社区党建,不是只有社区党组织、社工参与的党建;农村党建,不是只有村“两委”一班人参与的党建……记者近年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的基层党建基本是党务工作者参与,普通党员的参与程度偏低,带动群众效应不明显。党务工作者确实在发挥“带头”作用,但“引领”作用却没能很好体现。基层党建工作,如果不能发动大多数党员共同参与,即使活动再有意义,也有流于形式之嫌。基层党建,重在提升组织力,党支部要抓好普通党员的动员,引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人民日报2018年4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面理解这一总要求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扎实实地把总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中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是认真思考怎样贯通制度治党这一关键命题,并在现代化过程中探索政党制度建设与国家政治发展的相互促进之道。靠制度管党治党首先是靠法律靠党章靠党内各种法规管党治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党内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完善,原则性东西多,可操作性东西少;处罚性措施多,保障性措施少。再加上有些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制定,所以使得管党治党并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对已有的党内制度,要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以在党内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相互配套、互相联系的管党治党体系。从严治党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一个思想行为、组织观念、纪律约束松懈的党,绝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从严治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时代环境和国内情况的实际出发,突出从严治党的针对性,是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制度,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治党,关键在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悬空、没有真正落地,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真刀真枪地抓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年,各方面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而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仍不时出现、屡禁不止,这虽然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但更多的是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要搞好制度的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到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真正发挥好“紧箍咒”的约束作用。 (文/弘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