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印发《关于加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精准选派、培养锻炼、管理监督、激励关爱作出明确规定。严格人选标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扎实、综合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能在选派村健康履职,一般不超过45周岁的优秀干部。省、州直机关选派处级或处级后备干部,县直机关选派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各级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到民族地区工作的优先选派懂“双语”的干部。(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2018年4月17日)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正确行使权力,可以造福人民,实现个人价值;反之,则会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导致身败名裂。目前,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监督别人,自己却不愿接受监督,或者表面上接受监督,实际上想方设法逃避监督,视监督为对自己的束缚、对个人的否定。这种不敢、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和做法,不仅贻误工作,对领导干部自身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最好的防腐剂,有效的监督可以随时纠正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中出现的偏差,使领导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领导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努力,也离不开群众的帮助和大家的监督。换个角度看,批评和监督是对领导干部最好的关心、爱护、帮助。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由此看来,可以不接受党内外监督的领导干部是不存在的;能否高度重视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看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和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拓宽干部监督面。充分发挥舆论、群众的监督作用,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配合做好监督。(文/弘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