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励和约束干部队伍,一直是考验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极其重要的战略高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和问责,而少部分干部将从严治党错误理解为“不干不出错”,从而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不敢大胆创新和探索,不能勇于担当。针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这为今后一段时期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半月谈2018年6月)
干部考核要载体延伸干部考察考核链条,将干部监督管理和综合研判抓“常”、抓“长”。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政绩。因此,在干部实绩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和可操作性”,根据不同职务、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一是注重“德”的考核。对干部个人品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不能单单“以票取人”,关键要看思想素质、政治品德是否过硬,是否真正群众公认。二是注重“绩”的考核。政绩考核要用实绩说话,要看履职尽责情况,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担当精神,从关键时刻、重要事件的表现考核干部。三是注重“廉”的考核。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反向测评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全面考核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
要制定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干部具体标准,在考核指标体系上,建立三考一评的考核评价体系,即把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分为素质考核、实绩考核、民意考核和综合评价四个部分,在分值设置上,素质考核、实绩考核、民意考核各自占一定比例,通过分解要素,作出综合评价结论。 在深入考察干部工作圈的前提下,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从不同侧面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情趣、业余爱好和生活品位等情况。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公平公正。一是要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把考核结果同组织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联系起来,让能者上、庸者下,体现绩效考核制度的积极导向作用。二是要与干部奖惩相结合。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奖惩上来,有利于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三是要与树立先进典型相结合。通过考核,注意发现一些优秀人才,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宣传交流典型经验,使考核结果切实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四是要与促进工作相结合。要抓住实绩考核这一契机,引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活动,增强团结,形成合力。五是对考核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考核中发现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格执行干部问责制,对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形成有力震慑。(文/兰林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