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为新时期以强化监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着力方向。这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回望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的历程,全面从严治党正是由强化监督开始,在强化监督中坚持和深化,也唯以强化监督不断引向深入、实现标本兼治。(人民网2018年5月8日)
当前,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是认真思考怎样贯通制度治党这一关键命题,并在现代化过程中探索政党制度建设与国家政治发展的相互促进之道。靠制度管党治党首先是靠法律靠党章靠党内各种法规管党治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党内制度,但这些制度还不完善,原则性东西多,可操作性东西少;处罚性措施多,保障性措施少。再加上有些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制定,所以使得管党治党并没有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对已有的党内制度,要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以在党内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相互配套、互相联系的管党治党体系。从严治党历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一个思想行为、组织观念、纪律约束松懈的党,绝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从严治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时代环境和国内情况的实际出发,突出从严治党的针对性,是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制度,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治党,关键在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悬空、没有真正落地,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真刀真枪地抓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发挥不了作用。这些年,各方面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而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仍不时出现、屡禁不止,这虽然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但更多的是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要搞好制度的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到底,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文/弘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