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纪委通报5起近期查处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典型案例。1.成华区龙潭街道新民社区居委会委员李素兰违纪问题。2012年1月,新民社区领取困难群众价格补贴款10.5万元,实际发放7.5万元(其中,给不符合发放条件人员发放2.76万元),李素兰等人对剩余的3万元价格补贴资金,采取虚报冒领的方式冲抵报销。李素兰分得0.5万元用于个人生活开支,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阳萍、居委会主任叶久国对工作人员监管不力,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受到街道纪工委点名通报批评。(中国纪检监察部网站2017年12月28日)
目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有学养、有修养、有涵养的好同志,严格自律,工作作风正派,生活情趣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小节方面做得不那么自觉。如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拘小节,工作大大咧咧;有的生活中不严于律己,邋里邋遢,形象不好;有的热衷于传播不良信息,讲“灰色段子”和“政治笑话”;有的不顾及自己的身份,不分场合,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有的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接待讲排场,穿戴讲名牌,甚至涉足不健康娱乐场所,等等。凡此种种,都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格格不入。因为政治地位和社会责任,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古人有云:“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可以看出公平公正为人、清清白白做官是多么重要。每个人都有追求舒适、追求享受的权利,也是人的本能,但要有所节制。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才是最重要的。欲望就像水一样,适当就好,多了就会泛滥成灾。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看似小事、小节开始的,不仅毁了个人前程,而且使党和国家的利益受损。应该理智地看到,小节问题在初始阶段也许是生活琐事,同时也许是思想道德败坏和生活作风腐化的萌芽阶段,必须以小见大,清醒认识其危害性,从思想深处引起注意,并注重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纠错扶正。(文/胥红运)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