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建章立制应坚持“问题导向”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12-22  发稿编辑:韩春梅

 

习总书记对制度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全面、完整地揭示了党内法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作用:一是根本性,二是全局性,三是稳定性,四是长期性,五是完备性,六是管用性。我们党只有通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新水平,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宣示的“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人民网2017年11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制度治党、实施依规治党,是为了使党能够承担起长期执政的重任。党的体制机制能正常运转,中央的命令和决策能得到贯彻执行,就需要依靠党内法规能够得到认真地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预防腐败工作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牛栏关猫”给制度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它导致不少规章制度成为摆设:不仅使制度措施执行不严格,反而严重消解了人们对制度的敬畏和认同,刺激更多的人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不仅造成制度失效或失灵,还在客观上对那些违反制度的行为提供某种“掩护”,使这些行为在所谓的制度框架下得以安然存在。面对出现的问题,需要摸清问题存在的根源,发现制度上的疏漏,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彻底解决制度建设中的“牛栏关猫”问题。
  

抓好制度落实,要动员各方力量全面监督。在制度执行阶段,一些人千方百计利用制度漏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制度的“牛栏”一次次地跑出个人和部门利益的“猫”,以致监督就像“牛栏”的栅栏,虽然有,却细致精密不起来,自然关不住“猫”。制度的执行,需要监督部门的从严监督,也需要主动邀请群众参与监督。一些地方或部门出台了一大堆规章、制度,但相应的监督机制却存在诸多漏洞,既没有“监督岗”,也没有“高压线”,更没有划定几片“触雷区”。有的地方虽然聘请了监督员,但实际上并没有赋予其实质性的监督权力。(文/稻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