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单位安排警示教育就在与支行一墙之隔的县看守所,迎着初冬少有的暖阳,慌忙吃过早饭的我快步来到了集合的门口。同事们早早地来到了门口,整齐的列队等待着,在走过这个与支行“朝夕相处”的大门的瞬间,不觉间一丝寒意悄然涌上心头,让我忙不迭的紧了紧外套领口。
随着看守区最后一扇大门在身后落锁,人群中不知谁突然的一句“这和我们现金区好像”的玩笑,让原本肃穆的场合瞬间传来一阵阵哄笑。是啊,多么相似的场景,厚重的门、狭小的空间、严格的监控。唯一不同的是谁掌握门锁的钥匙,在这里,是对侵犯国家法律的强制约束,钥匙由法律和纪律掌管,他们身在其中失去人身自由。而现金区的防护,钥匙由制度和规则掌管,我们身在其中履行职责。冥冥之中的玩笑也似乎在警醒着我:“安全区”与“禁闭区”之间仅一线之隔,一步踏错,自由出入的门也会变成“有进无出”的门。
谈到自由,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座谈环节看守所的培训老师由此为话题,让我们思考人的“身体自由”与“精神自由”。于高墙之内,在押人员失去的是我们平日里习以为常,甚至时常忽略的“身体自由”,是与家人、朋友相伴的自由。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精神自由,他们时常在逾越法律的界限失去身体自由之前早已沦陷,亦或是对物欲的贪婪,亦或是对小错误的侥幸、亦或是对法律规则的漠视。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们日常接触大量现金、经手大额交易,何尝不是对“精神自由”的考验,不经意间的一次违规操作、一次人情放水、一次监守自盗,看似是“帮个小忙”“无伤大雅”“无人知晓”,实则是在给自己的精神慢慢套上无形的枷锁,最终导向身体自由的丧失,真正的自由,源于对规则的敬畏,对底线的坚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追求。任何时候,只有牢牢锁住“精神自由”的大门,才能让“身体自由”的大门迎着阳光敞开。
“同事之间互帮互助,但若发现其思想错误、行为失守,应拉他一把而非漠然无视,甚至一同沉沦”,纪委书记最后的提醒力重千钧。同事之间,朝夕相处,情谊深厚,当看到伙伴可能萌生贪念或试图走捷径时,是碍于情面视而不见,还是打着“帮忙”的旗号共同违规,书记的教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同事之间真正的“帮忙”,是建立在共同维护职业操守和金融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它不是无原则的袒护,而是及时地提醒、规劝,甚至在必要时的坚决制止和报告。这保护的是同事的职业生命、家庭的幸福,更是守护的银行信誉和国家金融资产的安全。冷风中的这番告诫,让我明白,廉洁不应该仅是个人“独善其身”的修养,更应该是“兼济天下”的责任,亦如网点现金区两扇相对而立的隔离门,既彼此坚定,又相互守护。
看守所大门打开的一刹,明媚的暖阳瞬间照了进来,映在白色工牌上,反射出纯净的亮光,远远地指向网点的方向。(作者:郑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