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从日常社交到金融理财,陷阱无处不在。这些骗局看似花样百出,实则都围绕着公众们的心理布局。当网络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诈骗分子也在科技加持下不断翻新花样,他们精心设计骗局,让人防不胜防。
记得我刚入职时,一个下午,一位阿姨着急忙的来到营业厅,一脸紧张的对我说:“妹儿,你看哈我手机上给我发的这个消息是不是骗人的哦?”我接过阿姨的手机,看到上面是一个关于营业执照年检的消息,阿姨开着一个杂货店,基本一年四季都靠杂货店生活,所以阿姨看到关于营业执照的消息时,不免有些紧张,短信并没有什么问题,我告诉阿姨不用紧张,这个是正常流程,营业执照也是需要每年核查一次。但是接下来阿姨告诉我,有一个人加她的微信,告诉她要交二百多块钱,她已经把钱转给他了,这使我不免有些紧张,连忙打开阿姨的微信,发现置顶聊天上赫然显示阿姨的转账已被接收,当我打开这个聊天时,才发现诈骗分子就是通过阿姨对自己营业执照的担心而诱使阿姨缴纳了这两百多块钱的“核查费”。
这只是网络诈骗的冰山一角,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诈骗分子的手段也愈发隐蔽和复杂。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一方面,要时刻保持理性思考,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防骗知识,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和案例,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迅速识别并应对。(北川农商银行李茜)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