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绵阳: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9-24  发稿编辑:韩春梅

 

开栏语

新学期伊始,大学校园再次涌动青春的朝气与求知的热情。今年,我市多所高校聚焦科技前沿、社会转型,开设了一批紧扣国家战略、回应产业呼声的新专业,从航空航天领域到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从健康服务与管理到土地科学与技术。

即日起,本报开设“高校专业向新产教融合提质”专栏,解读新专业的设计逻辑与培养愿景,并分析这些专业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带来的深远意义。敬请关注。

记者 杨方彧

9月的绵阳,各大高校迎来新生,也迎来一批紧扣科技城产业需求的新专业。从绵阳师范学院的土地科学与技术,到绵阳城市学院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从西南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相关专业,到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四所院校的新专业布局,勾勒出绵阳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的新图景。

 

作为区域教育重镇,绵阳始终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此次新专业集中亮相,正是绵阳教育立足本土产业需求,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关键一步。各院校紧扣绵阳“587”产业体系,将专业设置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精准对接,构建起“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跟着需求走”的培养模式,既填补了区域产业人才缺口,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绵阳高等教育与地方产业进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各高校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推进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呼应岗位、科研服务市场”,真正构建起“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产教融合的绵阳实践,已从单点合作迈向系统化布局。西南科技大学联合绵阳市共建“商业航天产业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直达产业一线;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方、吉利汽车共建订单班,校企合作累计完成社会服务6.5万余人次;绵阳城市学院投入千万元建成健康管理实践教学中心,并开发“健康管理指导系统”;绵阳师范学院则通过“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将论文写在川西北地区丘陵山地生态修复现场。

 

在强调自主培养的同时,绵阳并未放缓招才引智的步伐。近年来,通过“科技城引才项目”“科技城人才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绵阳持续引进大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与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本土人才体系的日益完善,绵阳正在形成“外来高端引领+本土基础支撑”的人才新格局,为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教育是城市的未来,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在绵阳这片教育沃土上,高校与城市共成长、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正书写着新时代产教融合的绵阳篇章。

来源: 绵阳日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