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政法工作多年以来,他以保一方平安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己任,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廉洁奋进,苦干实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示了新时代基层政法干部执政为民的崇高境界。特别是“5.12”大地震灾难发生以来,从抢险救灾到恢复重建,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了灾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综合治理创出特色,维稳工作成效显著,“大调解”工作满意率高,他所分管的工作,近年来一直名列绵阳市前茅。
2008年以来,他先后荣获“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绵阳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先进个人”,“绵阳市劳动模范”殊荣。他就是——绵阳市安县政法委副书记兼综治办主任李永根。
无惧生死抗危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首先应该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冲锋在前!……”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安县就成立了抢险临时指挥部,作为指挥部成员之一的李永根,便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立即奔赴永安、沸水等重灾乡镇,了解灾情,指挥开展人员搜救和安全转移工作。沿途的灾难场景让他心情沉重,短短4个多小时,他竟然跑完了5个乡镇,在第一时间返回指挥部报告收集到的灾情。紧接着,他顾不上吃晚饭,顾不上家人安危的情况下,又带领县政法委干部职工冒着余震不断、塌方、滚石滑落的危险,将切割机、铁锤等先期救援设备分别送至最需要的几个乡镇,再次返回指挥部时,已是次日凌晨。
大地震给安县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因为全面停电,医院无法实施手术,情况万分紧急。为此,李永根一方面与公安干警一道对附近几个加油站实施政府管制;另一方面又火速赶往县电力、通讯等部门组织发电机,在频发的余震中,一次次往返将发电机和燃油送往设置在安县中学、秀水中学、西苑中学等地的救治点。当他在秀水中学医疗点得知高川乡损失惨重,道路阻断,成为孤岛,急需救援时,便立即赶往县指挥部给县委书记、县长报告,成为报告山区乡镇灾情第一人。
5月13日,为迎接救援部队,尽快救出山区受灾群众,李永根当晚冒雨在绵阳高速公路出口处等候,将救援部队带至紧临高川的雎水镇,并立即与部队一起开展救援工作,为解救高川乡受灾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当他得知沸水镇受灾群众吃住出现严重危机时,积极协调重庆美通塑胶有限公司和重庆电力集团,送去3卡车食品及生活用品,并及时为沸水镇桥木村和枫香村的6户死难者家属送去大米和面条。
5月14日,秀水镇因个别人散布“要涨洪水了”、“白水湖要垮了”等谣言,灾民中一时出现恐慌情绪。李永根闻讯后,立即带领公安民警深入到秀水、沸水等5个乡镇开展疏导工作,由于处置及时,群众的恐慌情绪很快得到缓解,灾民在公路上拦截救灾物资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制止。连续带病劳累40多个小时的李永根,还没来得及休息一分钟,又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立即赶到永安镇八一中学组建灾民救治点,临时安置北川县灾民和安县部分灾民,建起了当时全市第一个灾民救助站。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望慰问这个救助点的灾民后,高度评价救助站的工作。在救助站,李永根既是负责人,又是勤杂工,粗活、重活样样抢着干,直到次日凌晨3点左右。当看到救助站接纳的1200多名灾民安稳睡去,李永根才打了一个盹,这也是他地震3天来的第一次休息。可是谁能想到,地震已经3天了,李永根一直还没与远在北京读书的女儿和与县政法委距离不到1000米的妻子及同样处于地震带上的父母取得联系。
5月15日,永安救助站移交县司法局接管。李永根又按照指挥部安排,到沸水镇组建灾民救助站,负责安置高川乡的灾民。灾民越来越多,救援的物资也源源不断,而这个救助站只能容纳300人左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灾民从几百人陡增至2700余人。面对救治压力,他一方面带领干部租借老百姓的土地不断扩建救助站,并亲自动手搭建帐篷和简易厕所,满足灾民需要;另一方面组建临时党支部,成立治安巡逻队,筹建伙食团,安抚灾民情绪,规范物资管理,加强卫生防疫,防止发生哄抢行为,确保有序管理。自5月18日起,灾民们终于能吃上香喷喷的热饭、喝到热乎乎的开水。
到5月29日,因永安、沸水两个救助站灾民爆满,李永根又受命到桑枣加油站旧址组建救助站,负责安置茶坪乡、高川乡分流的400余位灾民。除了救助站工作,他还要顾及全县的综治维稳工作,由于人手少,任务重,样样事他都要亲自过问。超负荷的工作,体力严重透支,身心异常疲惫,李永根曾几次晕倒在工作现场。
履职尽责保平安
安县毗邻绵阳市近郊,又紧靠举世瞩目的北川新县城,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各类涉灾矛盾纠纷凸显,维稳压力大。李永根着眼治本,牵头制定了《安县调控社会矛盾加强信访维稳若干规定》并狠抓落实,确保了全县灾后重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2010年,安县成为绵阳市唯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维稳工作先进县。
及时处置,灾区稳定防线更稳固。“5.12”大地震发生后,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员冒充宗教人士,打着慈善旗号,趁机在灾民中散发反动传单。李永根得知情况后,立即率公安民警赶赴现场迅速查明情况,并将有关人员移送上级国安部门处理。塔水、雎水等10个乡镇不同程度地出现多起境外非政府组织和敌对势力非法传教与进行渗透活动,他得知情报后,多次组织县民宗、公安等部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到事发地展开调查,不分白昼和节假日,驻点整治,有效处置,使其敌对阴谋无法得逞。
妥善处置“三大群体”信访稳定问题。大地震造成“秀太路”客车驾乘人员、购买保险的高川乡货车驾驶员、林地勘界人员等93人遇难和2人致残,因受法律和政策限制,遇难人员家属得不到赔偿和解决,多次越级上访及群访,一度时间多次围堵秀水客运站及保险公司,并阻扰企业复工复产,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由李永根牵头化解一系列矛盾纠纷,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耐心做遇难者家属思想工作,3天时间内跑完4个乡镇,深入所有遇难人员家庭,连续召开数次联席会议,动员各级相关部门先期救助慰问,从维护稳定和人道主义出发,终于争取到县慈善总会一次性特殊困难救助和社会援助,彻底化解了“三大群体”信访稳定问题。
妥善处置因灾死亡雇工家属群体信访问题。信访维稳,政法当先。茶坪乡地震遇难个体帮工、雇工33人,雇主3人中死亡2人,遇难者家属为索赔,多次闹访、群访。在雇主确实无力赔付及雇主死亡的情况下,为了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李永根创新工作思路,在经遇难雇工(帮工)家属申请并承诺不再缠访的情况下,通过县慈善总会、县财政和个体老板共同出资,对遇难者家庭给予了特殊困难救助,既关注了弱势群体,又化解了矛盾纠纷。
妥善处置多起堵车断道群体性事件。桑枣镇部分群众认为每人每天1斤的救灾粮存在质量问题,300余人对“成青路”堵车断道,并围堵镇政府;黄土镇明月村因征地拆迁赔偿款分配问题,几百人堵断永安路,上百辆车无法通行;花荄镇白鹤林村因征地款分配和安置补偿问题,200余人群访县政府,并对永安路堵车断道。每起事件发生时,都是由李永根牵头,在最短时间赶赴现场,与上访群众零距离接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诉求。在多次的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李永根曾遭遇围攻、辱骂、推搡,但他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以真情感动群众,合理解决问题,在最短时间化解了矛盾,疏通了道路、维护了稳定。3年来,他亲自参与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因素130多起。
化解矛盾促重建
安县涉灾矛盾凸显,新旧问题交织,处置难度大。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李永根有效整合基层政法综治维稳“大调解”资源,亲自参与了多个乡镇农房重建和多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多个企业恢复重建的稳定风险评估、征地拆迁安置、突出矛盾化解工作,妥善化解了260多件重大涉灾矛盾,为全县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化解农房重建劳资纠纷。重建期间,安县各乡镇均出现大量劳资纠纷,大都是群体矛盾。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秀水镇2010年春节前集中发生115件农房重建系列劳资纠纷,涉及来自全国17个省、市、县的当事人741名,涉案金额达239万余元。李永根及时介入,坐阵秀水,亲自督导,因案制定调解方案,让当事人通过对每一种调解方案进行利弊比较,自愿选择调解方案。经过近半月的努力,促使所有劳资纠纷得到成功化解。
化解制砖企业生产经营矛盾。安县在大地震后制砖企业发展到80个,红砖、免烧砖因销售困难,部分制砖企业到省、市、县群访,要求协助解决相关问题。李永根牵头成立化解工作组,立足稳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帮助处理企业周边关系,维护了制砖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了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建材供应。如:兴仁乡仁和砖厂因租地协议有瑕疵,群众领不到补偿款堵厂门,导致协议无法履行,企业在销售旺季却无法生产,李永根亲自协调,一周之内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3次,修改完善协议并公证,群众领到了补偿款,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经营。
化解企业复工复产及重建矛盾。安县的规模企业高川磷矿因重建整修道路,泉水村7、8、9组的部分村民为争取生活补贴问题,堵断矿山公路达3个多月之久,致使企业无法复工复产;桑枣镇大竹村部分村民为争夺矿山开采权,持续堵道并到镇、县群访,企业无法复产;大型企业银河公司因周边环境问题,秀水、迎新、雎水等乡镇部分群众围堵企业大门,企业无法重建。李永根牵头成立矛盾化解工作组,吃住在矛盾事发地,连续走访群众,维护各方利益,成功协调处理重大矛盾纠纷79起,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创新管理促和谐稳
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机制,与时俱进,服务大局,李永根倡导“六个创新”,全力维护安县灾后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李永根提出以流动人口管理为突破口,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以村(社区)为依托,实行网格化管理,设立流管办、流管站、信息采集点,落实专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信息采集员和录入员,建立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新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安县成为了绵阳全市唯一率先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县。
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针对安县特殊人群面宽量广的特点,李永根提出帮教管理要有可操作性,重在落实和常态开展,牵头建立了各种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领导机构,提出启用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为社区矫正对象配发专用手机。县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成为全国首家县级规范化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县社区矫正服务中心成为西部第一家社区矫正社会服务机构,新投资500余万元的集布巾洁净和服装加工两个项目于一体且能一次性安置120人的技能培训创业基地,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以志愿者和社工为主体的安置帮教基地,273名社会服刑人员全部接受矫正,将99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纳入日常管理,中央综治办、全国禁毒委、省政法委等部门领导到此检查指导工作时,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创新。李永根提出在工业园区开展试点,集中在“两新组织”中普遍建立党工团妇组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活动,发挥党工团妇组织在思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生产经营上的模范作用、依法经营上的促进作用、联系职工的桥梁作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新成立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共计70余个,“两新组织”更加和谐稳定,有关部门服务管理更加便捷。
突出矛盾和治安问题重点整治创新。针对行业场所存在“多头管理、权利分散、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等现象,李永根提出推行行业协会自律模式,分辖区、按行业成立协会,目前已在网吧、县城客运人力三轮车、废旧收购、民爆使用、烟花爆竹零售等领域成立了8个行业自律协会,既促使行业场所规范化管理,又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行业场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其工作经验在绵阳全市交流推广。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为使技防建设适应城镇化进程,2010年李永根牵头强化技防建设实现整体突破,2011年他又报请县政府新投入800余万元,在全县各大出境处新增高清治安卡口,在易发案区域增设“大天网”,督促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安装技防设施,并向房地产开发延伸,安县技防工作走在了绵阳全市前列。为防止发生校园恶性案件和个人极端事件,李永根报请县政府为全县83所校园配备了109名专职保安,争取170余万元为没有将技防列入重建规划的校园安装了“小天网”并与公安派出所联网,校园保安服装、培训、保险、技防安装等费用全部落实到位,解决了校园安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基层基础建设创新。为有效解决以往村级组织改革取消治保主任职数造成综治基层基础力量削弱问题,李永根报请县政府设置了村(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落实了“以奖代补”专项经费,极大地调动了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为有效解决乡镇场镇治安突出问题,他提出设立治安巡逻、社区消防、社区戒毒康复、社区矫正帮教“四岗合一”社区公益性岗位,为全县23个社区配备了74个岗位,每人每月810元补助,并将五种保险落实到位,解决了义务工作难以维持的问题,走在了全省前列。
“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这是李永根在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的人生准则。他是一个实干型的好干部,大部分时间都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也是一名“消防队长”,无论是矛盾纠纷,还是各类突发事件,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思路开阔、办事果断、敢想敢干的好领导;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位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党员,好干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