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我认为,作为党员干部要实践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必须做到“三性”:
一是要克服一个“懒”字,树立先进思想,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思想的积极性决定了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积极性反映出思想的积极性。作为党员干部,手上握的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身上挑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担子,因此,只有真正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帮民之所需,积极主动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才能不负党恩,不负民望,真正实现好干部的价值,做到执政为民的要求。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岁数大了没干头,任职到了没想头,没有关系没盼头,于是在工作中产生“天之道利而不寒,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消极思想,工作中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每天满足于一张报纸一杯茶,混日子的思想突出,这种表现要不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作为每位党员干部来讲,干工作就应该不计得失,不讲条件,把为人民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做到在其位谋其责、尽好责,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员身份,不负公仆形象。
二是要落实一个“沉”字,吸取民意,有海纳百川的观念,增强工作思路的大众性。常言道:一人之见有限,众人之智无穷。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要提高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本领,就必须深入群众之中,善于了解民情,吸取民意,集中民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思路紧贴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增强工作的有效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切实掌握群众的现实思想,摸准人民群众的脉搏,就必须“沉”入人民群众之中。
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基层群众知识面窄、素质不高,“沉”入群众之中,与群众交朋友,只需酒精的“浓度”,说话的“粗度”,就可以让其说真话、摆实情,其实,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作为党员干部“沉”中群众之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做到:处事有圆机,应物有分寸,不要一味的为了“沉”而“沉”,在走村入户,进寨到家,座谈了解时,要以民之身处民,以民之身交民,把自己当成普通一民,只有这样,才会知民心、晓心意,在拿策略、定方案时,紧扣人民群众的意愿,紧扣为民这个主题,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三是要有一个“思”字,破除“守旧”思想,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思”,就是思想,思路。善于思考问题,善于谋划问题,这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工作中没有思考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和高标准,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守旧,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有的认为创新要投入很大的精神和财力,怕伤精神费劳力,有的认为创新就会担当一定的风险,怕出事,于是工作守“摊子”的思想突出。胡锦涛同志曾讲: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是国家的强盛的动力源,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思考,这是永葆先进、争创一流的重要手段。
作为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经常思考问题,经常分析问题,时常想一想工作中哪些工作没有到位,想一想制约工作进步的障碍是什么,想一想怎样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工作要始终保持水的特性,水者,因地而制流,水者,柔而柔之,尖而尖之,无所不到,无所不往。作为党员干部在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上,也要无所不到无所不往,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最盼的事抓起,一切言论行动,以群众的需求和满意为最高标准。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