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大学生村官,他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在亲友和村民们的资助下完成学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对农民的感恩之心,选择回农村做一名带领群众致富的大学生村官。他,就是江苏省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党委书记郑福源。
走访农民 走进农村
2009年10月,郑福源通过公推直选当选为路南村党委书记。他用3个月时间走访了20多个村民小组、140多户农民家庭。凭着活泼爽朗的性格和谦虚向上的态度,郑福源很快和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逐步熟悉了村里的各项事务,同时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成为受群众欢迎的政策宣传员。
路南村邵庄组的一条村道涉及6个村民小组,因年久失修,出行是个老大难问题,群众意见很大。郑福源决心为百姓把这条路修好,但村里缺乏资金,他就请村里的已致富的老板和能人支持。
筹款工作是件难事。有些老板和致富能人不愿意出钱,就想方设法躲他。他不气馁,老板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去;能人回到村,他就跑上门。真诚换来真心,努力赢得支持,终于筹集到资金10多万元,一条宽3.5米、长2公里的水泥路修通了。一条路,把他和村民的感情拉近了。
真心为民 真情服务
路南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留守妇女受文化水平限制,很难找到增收途径。郑福源了解情况后,连续一周跑了10多家手工、玩具企业,帮助村民尤翠红等10多人重新就业。在村民的赞许声中,他又建立了全村剩余劳动力信息库,定期与企业对接,架起了群众就业与企业用工的桥梁。村民们感动了,村干部信服了。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村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面临搬迁、停产的困局。郑福源大胆地向村“两委”建议,通过减免租金、协调贷款、帮助技改等形式支持企业发展。路南村汽配二厂因为“三角债”,许多货款不能及时回笼,老板苦无对策。他了解情况后,请来母校的经济法学老师来到企业,分析存在问题,帮助企业动用法律武器收回了外欠资金。今年村里的企业生产形势一片红火,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带头创业 带领民富
有了群众的认可,他的干劲更足了,一心想着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积极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在参与乡镇招商引资活动中,他了解到扬州一位客商有意投资食用菌生产项目。他主动与客商交流自己的创业想法,达成合作意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扬州市嘉康菇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路南村,公司将带动100多名农业就业。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致富,郑福源产生了成立合作社、利用金针菇“下脚料”种植蔬菜、鸡腿菇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专家和村民们的支持。去年11月,他独资成立了仪征市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提任总经理。项目一期投资20万元,大棚占地20亩。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吸收8户农民加入合作社。
两年来,郑福源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抓发展、办实事、促和谐。去年,路南村实现总产值3.5亿元,人均纯收入12615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25万元。(摘自《党建》)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