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县域经济(十三)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5-23  发稿编辑:刘庆

三台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灾后重建两年来,三台县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从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入手,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全县上百户工业企业争先扩能升级,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三台县2010年纳入市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4.4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2.66亿元,截止4月29日,累计完成投资9948万元,占年计划投资的37.4%。其中: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挖沟槽土方5000立方米,过涪江围堰9400立方米,检查井5座,机械挖河堤身连砂石3840立方米,DN800混凝土管道安装50米,20cm厚C20混凝土地基处理12立方米,地基加固砂卵石垫层铺设1200立方米,消毒渠碎石振冲桩地基加固800米,综合楼基坑挖土600立方米,年初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609万元。县第一中学主体完工,年初至今累计完成投资2100万元;芦溪中学、中医院、紫河镇中心小学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年初至今累计完成投资4330万元;县人民医院、县文化体育中心正在初设阶段。


    工业经济方面,三台县列入工业灾后重建项目总计101个,总投资13.4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93个,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13.4亿元的93%。2009年该县实现技改投入8.23亿元,目前,今年已完成技改投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5.1%。继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达39.8%后,今年,该县采取既抓重建项目,又抓新增项目,既抓大又扶小等措施,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以多取胜、好中培优。在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生产要素协调、指导服务等方面,向重点企业倾斜。


    目前,全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数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亿元企业已达22家。全县纳入灾后重建规划的101个工业类项目已经全面开工。今年,初步统计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10亿元。仅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实现总产值17.74亿元,同比增长40.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全县工业发展后劲得到了显著增强。


“收入非农化”成为涪城农民增收新模式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收入非农化”正成为涪城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根据统计分析,今年一季度,涪城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400元,同比增加270元,增长12.7%。其中,工资性收入901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20%;家庭经营现金收入998元,同比增加41元,增长4.3%。


    财产性收入增速显著,是实现“非农化收入”较快增长的"加速器"。调查显示,一季度,涪城农民现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增速最快,增幅为51.5%,其中,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所得收入最明显,增幅是去年同期的5.8倍。这与全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种养殖、集约化经营的一系列助农政策分不开。


    工资性收入是实现“非农化收入”较快增长的“稳压器”。调查显示,涪城农民一季度工资性收入人均达901元,同比增加150元,增长20%。但是也呈现出农民外出从业创造收入大于本地就业收入的状况。这是因为随着“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的逐渐实现,各乡镇重建项目已接近尾声,本地重建基本完成,农民纷纷转向乡外区内或是区外省内就业。


    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是促进“非农化收入”较快增长的“助推器”。调查显示,在涪城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中,传统的农产品收入已经让位于“非农化”的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在交通运输、文教卫生、邮电等行业服务性收入的拉动下,增速在一、二、三产业中列第一位,同比增长34.4%,占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9.8%上升到12.6%。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