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梓潼扶贫开发局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4-17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6年梓潼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贫开发政策,以扶贫工程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一)以精准为主线,“五个一批”为路径,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一是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最终确定为扶持生产和就业一批 10621人,易地搬迁一批1275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1635 人,医疗救助一批4342 人,教育扶持一批 1425 人。二是完善精准识别机制。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贫困对象核实、脱贫管理和返贫认定。2015年10月、11月在该县开展了扶贫对象清理工作,将所有扶贫对象逐户、逐人地与公安、住建、人社、民政、保险、残联、工商等单位的信息资料对比核实,对买车、买房、财政供养人员、购买社会商业养老保险、经商等8项不符合规定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清理,确保了扶贫对象的准确性。三是建成了三大扶贫系统和一个爱心扶贫网站。包括国家扶贫办有贫困户、贫困村的不公开查询的基本信息系统;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主办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可查询的所有信息系统;绵阳市扶贫移民局推出的完全公开的有帮扶需求的信息系统。爱心扶贫网站是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专门针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建立的救助网站。四是落实干部帮扶机制。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29个贫困村新任村支部书记4人、村主任1人,发展带富能手13人,切实推动了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同时,组建了驻村工作组,落实了29名县级领导、32个乡镇、110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点对点帮扶扶贫村制度,选派了29名贫困村和30名后进村第一书记。五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分片区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特别是29个贫困村开展督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贫困地区党委政府工作成效和下年度安排扶贫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确保扶贫任务落到实处。

(二)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构建长效脱贫机制。一是以党委政府主导的组织型。走出了“政府+龙头企业(正大公司)、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贫困村集体)”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今年,已组建扶贫专业合作社13个,启动修建正大“1100”扶贫生猪代养场20栋,发展果园10000余亩。全县计划修建100栋“1100”生猪代养场,不仅实现了扶贫户全员参与、持续稳定增收,而且破解村集体经济的“空壳化”问题。二是以专合组织牵头发展产业的带动型。这主要是针对今年脱贫又还没有加入“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的贫困户,每户给发展种养殖的贫困户产业补助1000元,按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理念,县上按程序每个种养殖品种择优确定1-2家专合社(企业)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每个乡镇种养殖上只能确定一个品种,这样有利于规模化的形成,每个品种的价格由县农办组织相关部门确定最高价同期发布,县法制办代表贫困户与牵头发展种养殖的专合社(企业)商定合同,专合社根据商定的合同分别与贫困户签定种养殖合同。今年这种类型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共有790户。三是帮扶部门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支助型如绵阳市编办给联系帮扶的贫困村小亭村每户贫困户送10只1.5斤以上价值400元脱瘟土鸡,受到贫困户的极大欢迎。裕援牧业给联系的贫困村飞龙村的贫困户送去了84头仔猪,助推了贫困户的脱贫进程。四是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发展产业的自主型。这主要是贫困户通过借扶贫周转金或是扶贫小额信贷发种养殖。

与此同时,还重点支持林下养殖、蜜柚、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做优城市经济,加快推进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和促进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做好易地搬迁、医疗救助、低保政策兜底、教育助学等工作,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真。

(三)加强资源整合,做优扶贫政策配套。一是强化金融扶贫支撑。县政府设立1000万元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无抵押担保的建卡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信贷支持,并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扶贫贷款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此外,创新发展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通过社员入股自筹、利用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融资等资金,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满足社员对生产发展的资金需求。今年累积发放涉农小额贷款1.5亿元,其中,县农商行已发放首批“1+5”产业扶贫贷款资金490万元。二是加强政府兜底。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将城乡贫困群众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全县共发放民政资金4800余万元,其中低保2900万元、医疗救助561万元。三是打捆使用各项扶贫资金。健全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打造涉农资金整合平台,用好用活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等财政奖补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精准扶贫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现在扶贫上整合的资金有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千亿斤粮食、幸福美丽新村、革命老区以及农、林、水、交通、住建等的行业扶贫资金。

(四)做优基础配套,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一是以水、路、电整治为重点,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抢抓全市交通大会战机遇,全面实施交通攻坚,推动绵(阳)苍(溪)高速梓潼段、国道347线、省道209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新(改)建通乡、通村公路100公里,努力打造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大潼江河以东区域水利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武引二期梓潼灌区、凤凰水库、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将武引灌区率先建成全市全域灌溉示范片。二是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目标,县财政累计投入2198万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村落民居改造提升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贫困户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工作,计划投入1700万元,实施搬迁95户274人。三是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加快推进集体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村房屋确权颁证,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重点改革工作,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加强教育宣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县委及时组织学习传达上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将上级脱贫攻坚相关精神牢记于心。大力宣传和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累积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依托梓潼电视台、帝乡梓潼杂志、梓潼手机报等平台广泛宣传县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营造全员知晓、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氛围。

2017年梓潼县扶贫开发局,将在各级的领导下,继续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出问题,增添措施,为验收做最后冲刺。6个贫困村摘帽,962户2959人脱贫。全力抓好“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1100生猪代养场建设,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上的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形成脱贫攻坚浓厚氛围,让贫困户、社会力量知晓脱贫、参与脱贫,真正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使梓潼扶贫攻坚工作更有作为、更有成效。(梓潼县扶贫开发局 特约记者  梁晶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