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量服”服务让残疾人刘桂林住上了新家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3-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2017年3月4日,绵阳市龙门镇九龙村四组传来一阵“劈劈啪啪”的鞭炮声,这是龙门镇残联和九龙村书记刘东洋、主任张晓辉等正在庆祝该村残疾人刘桂林喜搬新家。

村书记刘东洋笑哈哈的说:“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残疾人刘桂林终于住上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房子。”

刘桂林现年67岁,属于精神二级残疾,家中无儿无女,由于精神残疾,大脑时常迷糊,所以,在2014年以前,刘桂林基本上是由家中80来岁老父刘定许照顾生活,然而,在2014年一场车祸造成父亲刘定许伤重身故,并在医院欠下10000多元的医疗费用,这对残疾人刘桂林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从此,刘桂林担下了巨额欠款和生活自理的双重担子。

针对残疾人刘桂林家中的具体困难,龙门镇民政办和镇残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残联干事张冬梅说:“残疾人事就是大事,刘桂林的事就是我的事。”

一方面,残联干事张冬梅通过“量体裁衣”式服务,将刘桂林的困难情况,需求内容,家庭状况等,进行系统化录入,建立“量服”帮扶档案;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区民政局和镇政府为其解决丧葬费、火化费、医疗费等10000余元;同时,及时为其申报五保,每月为其发放五保生活费300元,全年共计3600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2000余元,并安排刘桂林住进了龙门镇敬老院。然而,一周时间不到,刘桂林硬是离开了敬老院,他说:“我不愿离开自己的房,不愿离开自己的家。”无奈之下镇残联只好协调九龙村安排专人对刘桂林的生活进行照理。

一波刚平,另一波却又起,“量服”工作永远是不熄的明灯。由于2008年地震,再加上近十年连来年风雨的侵蚀,2015年10月,刘桂林居住的土、砖结构住房,多处呈现出裂缝,主体墙已经有些倾斜,而刘桂林由于精神残疾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危墙之下。

“量体裁衣”有困帮困,有难帮难,为残疾人解决困难,帮助实事,这是“量体裁衣”式服务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所在。为此,龙门镇残联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刘桂林想办法拿主意,及时将刘桂林居住的困难情况及时向镇党委镇政府报告,努力与上级单位协调,积极申请以地质灾害避险的项目,花费约40000余元为残疾人刘桂林修建了65个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小青瓦住房,并安装了水电;同时,再次以民政救助的方式花费约3000余元,为其新购买了床、被子、衣服、锅碗等日常生活用品。

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初,残疾人刘桂林终于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家。(谢清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