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游仙区忠兴镇精准扶贫见成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1-17  发稿编辑:韩春梅

 

 □  游仙区忠兴镇党政办

编者按: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游仙区忠兴镇党委政府、村社因地适宜,精准选择扶贫产业项目,力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大力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效果,利用林地、坡地发展优质水果种植产业,助推农业新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忠兴镇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推行“精准小产业、撑起大扶贫”模式解决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扶贫效果初见成效。

选择精准项目带动扶贫

产业脱贫莫跟风,关键在于精准。镇政府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走访、帮扶部门会商、党委研究等方式,精准选择扶贫产业项目,力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大力延长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扶贫产业发展效果。忠兴镇双龙村位于场镇东部,农业总人口1206人,共辖11个农业合作社,总耕地面积1950亩,地理位置偏高,坡地、山林面积宽广,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属于典型的农业村社,共锁定建档贫困户8户16人。根据该村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村社因地适宜,确定利用林地、坡地发展优质水果种植产业,助推农业新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广泛宣传号召,成功吸引优秀农业企业家将4、5、6、7社荒废的300余亩土壤较为贫瘠的坡地、部分田地进行承包经营,进行“红阳”优质红心绿肉猕猴桃种植。由于该产业园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镇党委政府、村社积极申报争取,在市区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成功实施了市级产业脱贫项目,为园区铺设了排灌、精修整治堰塘、硬化园区周边道路,同时清洁沟隧洞饮水工程已实施完毕,区域的鲤鱼村、双龙村及芙蓉溪、清洁沟水库水源有了充足的保障,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有效解决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迫切问题,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成立了晶福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种植20余亩,进入了育苗成熟和高速发展期,亩产达近1000斤,亩产值达16000余元,部分贫困户长期在园区从事清渠、套袋、摘果等农活,人年均增收达6000余元,走出了贫困窘境,实现了增收致富。

发展新型组织稳定扶贫

不断丰富完善扶贫产业发展的组织方式,把扶贫产业、龙头企业、贫困农户结合起来,让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分享更多收益。

位于忠兴镇鲤鱼村的金龙农场由一个50余亩荒地的水果种植基地发展成拥有总面积500余亩的中小型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农场。随着产业壮大,农场主段家富牵头成立了“绿色循环农业协会”,农场结合现有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养殖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利用生产的粮食和园区杂草养鸡、养鹅、养猪除草、除虫。养鸡、养猪生成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69户村民免费使用,沼气池生成的沼渣、沼液做有机肥还田使用,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果和粮食,从而使本农场形成鸡、鸭、猪、鱼、果、粮的绿色循环农业生产链条,做到农业生产无污染,零排放,可持续发展。通过家庭农场、产业协会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对周边群众及贫困户产生巨大的吸引效应,开始吸纳发展周边群众发展优质水果种植,有效帮助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定制模式互助扶贫

根据市民对绿色食品的渴求,帮助引导贫困户种植不施农药化肥的蔬菜、粮食,养殖不喂饲料、添加剂的鸡、鸭、鱼、鹅、生猪等家禽家畜,有条件的还可以实行自然放养。与贫困户结对的市民以市场价2倍以上价格购买这些农产品,从而保证贫困户具有相对稳定收益。忠兴镇龙珠村贫困户王荣礼家中3代同堂,具备一定劳动能力、养殖经验但生产无计划,原有养殖圈舍空置。龙珠村成功争取到帮扶部门区教体局,为其免费提供了价值3000余元的仔猪5头、脱温鸡苗300余只,进行零饲料投放的绿色、无公害委托代养,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待后期出栏时区教体局再进行回购,预计可帮助增加收入2万余元。

下一步,镇政府将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手段,积极培育新农人,打造忠兴农业品牌,创新改进“小产业,大扶贫”模式,打赢扶贫攻坚这场战役。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