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信用联社提升产业确保党建扶贫示范精准到位
□ 黄 胜 尹 健 陈 翠
盐亭县农村信用联社为了积极配合与当地政府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在精准扶贫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基层支部结对共建,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有效方法。至7月末,对全县78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授信条件的2427户授信4966万元,已发放684万元,实现了业务经营与金融精准扶贫、党建示范有机相融。
基层支部共融共建,联动推进精准扶贫
党建发力联动帮扶。一是协助贫困村支委完善阵地。积极创建农信和贫困村党建共建扶贫格局,协助贫困村支委建好党员活动室,捐赠党务和金融相关书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邀请专家到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围绕地区产业发展培养发展致富能人。两河信用社党支部为两河镇香山村请了家畜养殖技术员、防疫专家,现场指导贫困户如何进行家畜养殖和瘟疫防控,切实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书记驻村定点帮扶。信用社基层党支部积极选派优秀党员职工到共建贫困村挂职,及时将精准扶贫和相关金融政策传递到贫困村党支部,实现扶贫信息快速传递、扶贫政策有效落地。高灯镇麒麟村是联社精准扶贫定点联系村,玉龙党支部选派了一名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党员同志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脱产承担扶贫攻坚、驻村帮扶等工作任务,通过联合村社干部成立风控小组,补充完善农户经济信息档案,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进行参谋、规划,及时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利用信用社的资源优势协助该村争取扶贫资金、项目,精准发放该村产业项目发展所需的扶贫贷款,全力确保该村脱贫致富。
结对认亲精准帮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盐亭联社班子成员、中后台党员干部主动选择与条件较差的香山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每人对口联系帮扶1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通过发放帮扶联络卡,落实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了解困难,掌握情况,拟定帮扶规划、脱贫计划,确保给贫困群众带来真正实惠。自结对帮扶以来,县联社帮扶责任人已为该村10户贫困户送去了3000元帮扶现金和400只鸡苗、鸭苗,同时还送去了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质。
精准发放扶贫贷款,三种模式提升产业
贫困户自贷自用自主发展。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资产少、诚信好,致富愿望强但缺乏启动资金的难题,大胆改变贫困户评级授信方式,“一户一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以信用度和发展能力为主的评级授信,并依托风险控制小组共同审核把关,适当简化审批发放流程,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以及利率,向有劳动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惠农贷款,帮助其自主发展种养殖业等,为脱贫摘帽提供强力信贷支撑。截至目前,对全县7813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2427户的评级授信,授信金额4966万元;发放惠农贷款684万元,对接334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项目。
能人创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积极探索、找准自主创业者优势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针对性地开发出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等各类创业类贷款,给予自主创业者强有力的信贷支持,增强“造血”功能,有效解决了周边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门路,使他们有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收入来源,有力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贷款5690万元,有效发挥了各类创业主体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
链接新型产业间接帮扶。充分发挥产业幅射带动作收用,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产生致富“集群效应”。信用社通过为农户评级授信发放贷款,农户入股企业,企业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并负责贷款的还本付息以及年底为入股的农户分红,政府对贷款进行适当贴息,这既有效帮助农户尽快脱贫致富,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又让信用社普惠金融的效果得以体现,达到农户、企业、党政、信用社深度融合,共同发展。截至目前,信贷支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带动辖区165户贫困户自力更生发展生产。
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全力助推精准扶贫
改善支付渠道。一是不断加大POS、EPOS和ATM机等自助机具的布放力度,全面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共安装ATM(CRS)机55台,POS机374台,EPOS机465台,自助设备乡镇覆盖率66.67%,助农取款设备村社覆盖率达100%,全县84个贫困村村民均能足不出村办理基础金融服务。二是积极探索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开发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市场,加快推进“惠生活O2O社区服务平台”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扶贫”金融服务模式,在香山、白虎等村社设置助农服务站,为辖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还免费提供致富信息、招工信息、电子商务知识宣传等,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
优化信用环境。一是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今年3月以来,基层共建支部将联合授信、清收不良贷款等业务作为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开展了“信用村”创建工作,白虎村成为首个成功创建的“信用村”,有力推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实施信用激励约束。采取对“信用村”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下浮优惠、服务优质、信用贷款额度增加等信贷措施,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最大化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真正实现联抓共促,互利互惠发展的新局面。
普及金融知识。农村地区往往金融知识普及不高,为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县联社充分利用村组宣传栏、金融联络员等广泛宣传金融知识,着力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聘请外部专业机构组织进行“五进二扫”外拓营销宣传、广场舞常态化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深入村、社区广泛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月等活动,向公众宣传普及征信知识、防范电信诈骗、抵制非法集资等基础金融知识,不断提升老百姓的金融知识水平,融洽金融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