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法院武都人民法庭从实际出发,关健在于落实,根本在于解决问题,运用大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困扰当地多时的赡养纠纷,使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重拾家庭温暖。
10月下旬,江油法院武都法庭接到武都镇涪江村76岁村民余富贵的来信,信中反映他45岁的儿子余国和42岁的女儿余徐相互推诿,不履行赡养义务,使其无依无靠,吃饭喝水都成问题,“真想一条绳子吊死算了!”
余大爷的现状牵动着武都法庭法官王宇龙的心,王宇龙一看完信,就带领法官跋山涉水前往调解。但因双方分歧过大,调解未果。原来,在儿女小时候,余富贵的妻子就去世了。也许由于这个缘故,余富贵更偏爱女儿,家务活不让女儿插手,都是叫儿子余国干,余国为此很有意见,多次跟父亲吵架,可他不服从,父亲就打他,余国对父亲更是恨上加恨,初中毕业后,他就离家到外面闯荡,多年不回家,对父亲和妹妹也不闻不问。十几年后,余国挣到了钱,就回武都镇开了家摩托车修理店,并成了家。不久,妹妹余徐在广东打工,也嫁给了当地人。这样,在涪江村老家,就只剩下余大爷一人。开始时,余徐还给父亲寄一些钱,可孩子出生后,她就不寄了,一是用度紧,二是夫家把钱管得很严,因为夫家按照当地风俗认为,赡养老人主要是儿子的责任。余徐把这一想法跟哥哥说了,可余国说:“我小时候没得到过什么父爱,我凭什么养他?他以前那么宠你,该你养他!”
江油法官前往调解了两次,都没有什么结果,就决定组成巡回法庭,进行第三次调解。
11月1日,武都巡回法庭与当地党委、政府组成联合调解组,就此纠纷继续调解。调解现场,余大爷用沙哑的声音诉说儿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自己老无所养的困境。突然,他站了起来,情绪显得很激动:“什么多子多福,狗屁,儿女越多,越没人养你,都怪我当时违法计生国策,咎由自取啊,饿死活该!”
调解法官怕余大爷冠心病发作,决定将双方分开,进行“背靠背”的调解,耐心地向余国摆事实、讲道理、讲法律。同时,江油法官用自己的手机给远在广东徐闻的余徐打电话,通报调解情况,劝说她和哥哥一起赡养父亲。
经过一上午苦口婆心的调解,终于使余国和余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调解法官表示今后积极主动履行赡养义务,即余大爷的医药费全报,每月400元零用钱,儿女各出一半,余徐给老人买一台电视机,余国为父亲居住的房屋建洗手间,安装自来水管,解决饮水问题,并经常回老家看看,陪父亲说说话,让他安享晚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