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杏坛飘香。在教师节余韵未散之际,9月11日下午,绵阳市实验中学(七中)教育集团隆重举行2025-2026学年度“青蓝工程”拜师仪式。本次活动以“传承经验、助力成长、共促发展”为宗旨,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以老带新,共筑教育传承
“青蓝工程”是绵阳市实验中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教师培养的核心途径。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该工程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提升业务能力,同时促进新老教师互学共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宣读方案,明确职责
仪式伊始,肖静校助宣读了2025-2026学年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单、实施方案及双方职责。方案明确,指导教师需在师德师风、教学业务、班级管理等方面为徒弟树立榜样,每学期至少听10节徒弟课并详细点评;徒弟则需主动请教、虚心学习,每周至少听4节师傅课并撰写反思。
签订协议,拜师行礼
随后,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以书面形式确立责任与承诺。在庄重的氛围中,青年教师手捧鲜花,向指导教师深深鞠躬献花——这不仅是对教育前辈辛勤耕耘的崇高敬意,更是新一代教育人对教育接力的庄严承诺。师徒并肩而立,在镜头前留下温暖合影,将这份承载着教育薪火相传的珍贵瞬间永远定格。
代表发言,共话教育
指导教师代表丁梅老师以“做情绪稳定的教育者”为核心,分享了教学心得。她强调,教师需从科学角度理解学生行为,以平和心态引导学生成长;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新课标、深耕课堂设计,在团队中汲取智慧,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新进教师代表朱梓熠老师表达了对学校和师傅的感恩之情。她坦言,青年教师面临教学实践与班级管理的双重挑战,而“青蓝工程”如灯塔照亮前路。她承诺,全体新教师将以“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坚定成长”的态度,在三尺讲台上锤炼教学本领,在立德树人中砥砺责任担当,早日成长为堪当重任、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校长寄语,展望未来
肖义辉校长阐释了学校“青蓝工程”的内涵,“蓝”代表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肩负着传承与引领的重任。“青”象征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承载着学校的希望与未来。“青”要在“蓝”的滋养下,以“青出于蓝”的志向实现自我超越,最终成为比“蓝”更“蓝”的教育新锐。他勉励师徒携手共进,矢志传承“负责奉献、拼搏创新”的七中精神,赓续发扬“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七中传统。他对指导教师提出四点要求:做师德楷模、打造精品课、勇当科研骨干、成为徒弟的人生益友;对新进教师寄语三点希望:虚心学习、勤于反思、传承精神,鼓励他们以朝阳之势,在教育道路上绽放光彩。肖校长最后强调,学校将全力为师徒搭建交流平台,提供资源支持,助力专业成长。他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集体朗诵,共筑初心
仪式尾声,全体人员起立齐诵誓词:“以“青蓝”为桥,承前辈星火,学为师之道、育人之责;以“成长”为约,怀赤诚之心,研教学之精、探育人之路。虚心求教,以谦逊之姿汲取经验;深耕课堂,以热爱之光照亮学生;坚守初心,以仁爱之德护航成长。在实中的教育沃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七中人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担当。
双向奔赴,共绘教育蓝图
“青蓝工程”拜师典礼不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对青年教师而言,这是加速成长的“助推器”,通过师傅的引领,他们得以少走弯路、快速提升;对指导教师而言,这是经验反哺的“新契机”,在传授中实现自我革新;对学校而言,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基石”,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奠定坚实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绵阳市实验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青蓝工程”建设,推动新老教师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文图:黄 猛)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