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直通车”,对接京津冀三地家政服务协会及家政公司,采取订单培训方式,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母婴护理师、保育员、老年护理等家政技能培训,助力当地群众就业脱贫。目前,该县已先后开办各类就业培训班80余期,帮助900多名群众就业脱贫。(人民日报2018年4月)
笔者认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是必由之路,也只有切实解决贫困群体这一短板,从根本上改善其贫困落后、发展滞后的现状,全面小康才可期待,才能实现。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肩负着精准扶贫的重任,要准确把握扶贫的几个关键环节,将扶贫工作抓好、抓实。
扶贫要先扶志,致富要先治心。扶“心”就是一件装思想的工作,离不开教育引导,更离不开以身作则。基层干部首先要明确扶贫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基层党员干部要首先召开扶贫工作培训会,认真学习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基层干部要明确扶贫的对象。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的形式对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初步扶贫对象核实。之后基层党员干部要再次对初审的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宣传政策、调查摸底,在党群干群的齐心努力下,摸清并确定最终纳入扶贫的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正确的谋利观,要经常强化教育,加强与之行为相关的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其自觉遵纪守法,做讲文明、有道德的人。
精准扶贫要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最后对名单进行公布,并公布信访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更要积极发挥作用,用言行举止去引导,用以身作则去影响身边的人和事,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引导队伍,使社会风气更加风清气正。
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理清扶贫思路。基层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多做一些实地调研工作,多干一些“授人以渔”的实在事。在承接好中央的政策落地、对接好上级的对口支援的同时,要注重在内外兼修上下功夫,立足地区特点,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做到扶到点子上,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适合当地的发展思路,扶贫工作才能实现精准发力,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彭思川)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