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容错纠错要做到“及时准确”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04-30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日,开阳县委办公室印发《开阳县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激发全县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履职的良好环境,奋力谱写新时代公平共享富美开阳新篇章。该办法共七章十六条,分别为总则、容错的犯罪和情形、容错认定的程序、纠错的实施主体和方法、组织领导、容错纠错免责结果运用以及附则。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的核心是“三个区分”,即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方面;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方面;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方面。(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9日)  

健全容错机制,就是要让敢作敢为的改革带头人们不再战战兢兢,敢于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健全容错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尤其是坚定不移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健全纠错机制,则为办成事提供了及时修正的保障,让改革与发展不跑偏,让改革之路走向深远。中国道路是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改革之路。坚持走中国道路,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困难和矛盾可能也会越来越多。一些党员干部和地方政府在改革创新的探索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造成了损失。面对损失不纳入到容错机制,对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的干事积极性是打击,纳入容错机制只能让政府为之“买单”,对政府也是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此类两难局面,就必须强调及时纠错。纠错机制的关键要将改革创新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实现风险可控,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损失控制在最小。发现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及时弥补,坚决不能打着干事创业的旗号,不顾改革成本,不计损失大小。这样只会将改革之路走得越来越曲折,走得失去民意支持。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谋划思路、推动发展、落实改革的能力,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提升科学化的决策水平,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让改革发展少走弯路。(李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