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精准扶贫责无旁贷。”市政协委员、金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裁蒋思海提出,民营企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应主动担当起推进精准扶贫的责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金科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以来,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事业,在忠县、石柱、城口3个区县累计投入近90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公益需要长期坚持,扶贫需要精准开展,但蒋思海也发现民企参与公益、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何建立民企参与扶贫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如何让扶贫更加精准等方面。(重庆日报2018年1月)
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因人因地施策至关重要,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实际,找准适合当地的办法和发展思路。
“分类施策”就是要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当地的特点。基层党员干部要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确掌握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群众的困难原因,群众的期盼,建立准确的困难群众档案。要开展市场调查,找准发展的方向。要掌握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找出制约发展的劣势;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发掘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扶贫方案,为扶贫工作打下基础。要开展走访座谈,尊重群众的意愿。要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和群众探讨发展思路,尊重困难群众的意愿,让精准扶贫工作顺应民意,才能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搭建民企参与扶贫的平台和机制,明确专门的机构来协调管理民企参与扶贫工作,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实现统一调度、科学分配、合理使用。(文/李晓)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