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去检查,好好准备一下。”类似这样的提前透风声、事先打招呼,是不少地方和单位的惯用套路。至于检查效果,可想而知。为用好检查这柄利剑,推动工作落实,2017年,云南省曲靖市纪委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和点穴式、地毯式、机动式等督查方式相结合,以直接进村入户找问题、查实情逆向倒查为主线,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紧盯党员领导干部、村组干部问题线索开展督查。(中央纪检监察部网站2018年2月)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增强工作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策应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意义。要深入调研、摸清实情,为基层对照排查、自查自纠提供有效遵循。民政和扶贫开发部门要全力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制定扶贫计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全面厘清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任务。不断延伸监督触角、拓宽监督视野,依纪积极主动查处扶贫开发相关的违纪问题。充分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完善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体系,形成市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乡镇党委政府主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把任务分解到村居、责任落实到基层。敦促各方对照有关文件和标准及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以“三逐一”为标准开展自查自纠,对所有扶贫项目逐一实地察看、所有资金流向逐一梳理明细、所有问题疑点逐一调查核实,从账册入手按图索骥,盯住资金流向顺藤摸瓜,全面“扫描”筛查,认真核查比对,深挖违规违纪问题线索。严格落实“一案双查”要求,对在扶贫政策资金落实和专项治理中,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通过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等措施,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压力传导下去,切实打通扶贫政策资金通往贫困地区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规范、有序,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把未按规定要求走访慰问贫困户、未了解掌握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未制定有针对性帮扶措施的,以及存在不严不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情形纳入问责内容,为精准扶贫划出纪律“红线”。(文/弘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