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夯实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每一位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当前,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完善,财力与事权难以协调配套
乡镇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上级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最终都会落到乡镇,如城乡环境、秸秆禁烧、扶贫攻坚等各项目标任务。这些工作任务都是硬任务,有的甚至是“一票否决”,有的有专项资金,有的则没有。乡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和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迫使将有限的财力用到考核项目上,由于财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镇财政负担,相对来说乡镇自身急需安排的项目则会面临无财力不予考虑的状况,财力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有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现象,乡镇级财政存在“被统筹安排”的问题。
(二)预算执行不严谨
部分乡镇预算执行未严格按照预算项目、资金用途和财务处理的要求使用资金,出现调整预算、挪用指标和改变资金用途等现象。
(三)财政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监管主体缺位
一些乡镇只重视制度的制定而忽略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导致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成为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没有发挥其实际效力。加之财政资金的安排大多都是乡镇“一把手”说了算,这使得地方人大的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和廉洁风险。
(四)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有的乡镇在资金审批和拨付方面未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操作,专项资金和公用经费混用,未按规定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对新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大多实行县级“报账制”,而各专项资金的管理权又分属交通、维稳等多个部门,存在着资金分散,多头管理,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加之对于专项资金的检查一般都是突击性的,发现问题后,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和持续的监督,使得监督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效力。
(五)乡镇财政所人员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相对来说财政所的工作是目前乡镇各部门专业性较强的、具有工作量大,需要承担的责任大,工作难度不断加强的特点,人员相对紧缺,且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到该办公室工作导致后蓄力量不足。很多时候是才培养一个熟手就被调到其他办公室或单位工作了,导致很多业务上的工作不能顺利推进,对人员的培养也不能有序的开展。
二、 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的乡镇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很好的监督。内部控制不细致,有的乡镇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于部门的控制,领导者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惯例,而缺乏客观的证据,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管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流程随着领导的更换而变化,主观性太强。
(二)外部监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有的乡镇虽然也有自己的监督机制,但是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使监督机制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
(三)财政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乡镇分管财政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大多都不是专业出身,职业能力总的来说偏低。有的乡镇财政有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了更好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积极发挥乡镇财政管理监督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
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科学的控制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的结构。在预算调整时,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一定要按规定的程序,经过同级人大的批准,接受其监督。
(二)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完善乡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建立与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对财政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使各项资金能够得到最佳的管理效果,确保资金获得安全、有效的运用。
1.加强财政财务管理。首先是领导重视,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规及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
2.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出差补助等要严格执行上级标准,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日常公用支出。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
(三)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在管理时,严禁其他的项目挤占专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能发挥它的作用。在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规范乡镇本级、村级资金和财务的监管,严格项目资金监管,根据资金的使用性质和用途进行会计账簿的设置,建立专项资金台账,对专项资金进行跟踪管理,切实保障各项专项资金落到实处。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切实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定期组织乡镇之间财政财务交流检查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年度考核考评和监督管理机制,以提高他们的理财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为乡镇领导当家理财当好参谋,促进乡镇财政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改善乡镇财政干部待遇。一是建立个性化关爱机制,有针对性的关爱财政干部,让他们能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做业务;二是解决政治待遇,建议参照相关园区的作法,将乡镇财政所所长按实职副科级待遇配备,提高基层财政干部政治地位,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乡镇财政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问题。
4.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有关的执法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加大检查的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绵阳市安州区审计局 财政审计股 易巍)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