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除“四风”需要标本兼治常抓不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12-21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问题非一日形成,祛除“四风”更非一日之功。从当前的情况看,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反“四风”问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滋生“四风”的土壤还没有完全铲除,“四风”病症还不同程度存在复发的可能,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容易不知不觉回潮,而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容易“穿马甲”变异。(光明网党建2017年12月20日)

祛除“四风”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问题找不准,就像枪口没有对准靶心,看病没有把准脉搏,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十八大以后,经过驰而不息的正风肃纪,“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离彻底根治还有一段距离。古语云:“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抓紧落实、避免耽误,让群众感到变化、见到实效。干净彻底的祛除病灶,党员才能受到教育,作风才能得到历练,群众路线教育才最终落到了实处。各级各单位要始终带着“问题意识”沉下去,走到群众中间,敞开门、摸真情,听得到真话、听得进意见,真正搞清楚哪些是群众最盼、最急、最难的问题,哪些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务实的作风,一个个查摆到位,一条条弄清根源,一步步拿出对策措施。 解决问题需要决心。各级各单位要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开展专项治理,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既不能避重就轻,也不得推诿扯皮。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动真的、来实的,主动去碰“老大难”、啃“硬骨头”,拿出时间表、路线图,定好真措施、实办法,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不改彻底决不松手,不见成效决不收兵,以作风转变的数据表、群众满意的成绩单,不辜负市委的厚望,不辜负群众的期待。 扫除“四风”积弊,洗掉思想行为上的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制度是最管用的办法。比如,反对形式主义,如何在工作考核中树立注重实绩、反对空谈的标尺?反对官僚主义,如何在干部选拔中建立为民服务、唯实务实的标准?反对享乐主义,如何在行政问责中划定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红线?反对奢靡之风,如何在政府预算中确立崇俭抑奢、杜绝浪费的导向?有刚性的制度制约,才能避免改作风“一阵风”,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作风保障。 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在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基层,博采众议,领导干部的意见、普通群众的声音、先进单位的情况,工作落后的实情,都要了解采纳,确保各项制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从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进京赶考”的六条规定,到今天党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要增强制度执行过程透明度。坚持阳光操作原则,不仅仅要做到制度公开,更重要的是要使制度的执行过程透明,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真正体现出“民心工程”的特点。要加大监督力度。纠正有制度而不认真执行制度的弊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内、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等监督的作用,建立起自下而上、连接左右的监督网络,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的监督。 (文/弘于)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