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旅
刚开始接触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听到书名就很疑惑,为什么是“苦旅”?为何是“苦”?因何而“苦”?
直到读完,我颤抖着展开中华文明的画卷,一抹淡淡的伤,一丝轻轻的愁,萦绕心中,难以言状,难复平静。
一
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足迹,跨越大江南北,穿越沙漠密林,旅途中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终只汇合成一个刺眼的“苦”字。
这“苦”,是无声呐喊。孕育不朽文明的敦煌石窟,被无知的王道士肆意挥霍,如今我们只能远赴大洋彼岸,隔着大英博物馆的冰冷玻璃,小心地与故土文化对话;阳关也曾见证过唐人的儿女情长,演绎过无数经典桥段,如今却消失在朔风中;天一阁也曾藏书万卷,历经范氏家族几代人的坚守,而今也已颤颤巍巍……曾经的无限繁华,我们只能通过残留的印记,找寻它们存在过的痕迹。
这“苦”,是政治逃难。从古至今,焚诗书,坑术士,文字狱……文化浩劫不断,每一场文化浩劫,都离不开政治“操盘”,在朝代更迭中,在尔虞我诈中,多少文化,多少文人,都消失于无形的硝烟,历史听不见他们无声地呻吟,看不到他们无力地挣扎,只能无奈地摇头,脆弱的竹笺终究承受不住风吹雨打,孤单的笔墨抵挡不了刀光剑影。
历经岁月累积,历经兴衰变迁,中华文明纵然已经千疮百孔,但依然“奔波”千年,站立在我们面前。它既风尘仆仆,裹挟着历朝历代的风霜,有的甚至被一路的风沙掩盖,但又熠熠生辉,成为与印第安文明、古罗马文明并列的世界三大古文明之一,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是不可替代的世界之瑰。
二
历史的悠久建立在废墟之上,文明的初级建立在废墟之上,文化的开端建立在废墟之上。
我本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此刻却恨自己只是一介凡人,没法来去自如地穿越时空,没法光明正大地站立在废墟之上。
如果可以,我想穿越到戈壁沙漠,站在那凄美的晚霞中,大声地对莫高窟的王道士说“不”,死死拦住斯坦因那载满敦煌稀世文物的车队,不让它们流落彼岸,至今仍未归家;
如果可以,我想化身为战士,与额尔金勋爵对视着站立在圆明园,乘一匹战马,执长矛刀剑,决胜负于城下,誓死守护国家宝藏,不让联军的铁蹄践踏中华文明,不让瑰宝殆尽于大火之中;
如果可以,我想去抚慰仕途失意、被贬黄州,在人生谷底仍能开出超然之花的东坡先生;去见见只身赴西域、初心若磐石,凿通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张骞……去亲眼见证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去抢救流着鲜血的古老文明。
可是没有如果,历史不会重来,留下的只有废墟,我的宣战,我的穿越,终究只能化作绝望的文字,停驻在纸页之上。
三
但,星火文化,足以燎原。
战火的洗礼,文物的毁损,怎能动摇我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根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以刚韧的国魂、柔韧的筋脉、坚韧的风骨,与侵犯者打了一场场漂亮的仗。
故而,五四运动兴,抗日战争胜,中华文明在坚船利炮下、战火纷飞中,用她残损的手掌稳稳支撑起她的儿女。星火文化形成燎原之势,滚烫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既照亮了中华文明的来时之路,更铺就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之路。
故而,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因为这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发展力量,无数中华儿女踏上中华文明“寻旅”之路,就像余秋雨先生那样,用足迹探寻遗落的中华文化,理清中华文明的经纬起源,拼凑中华文明的完整版图。
故而,近年来,无数中华文明的瑰宝,搭载着和谐号、复兴号,沿着中欧班列的线路,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这一路,历经千年;
这寻旅,道阻且长。
(作者:四川梓潼农商银行 贺佳芬)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