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梓潼年鉴》彩页编制的实践与探索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11-27  发稿编辑:韩春梅

 

问题的提出:第一,年鉴彩页大家都在做,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是自发还是自觉;第二,关于年鉴彩页编制的理论研究还十分匮乏;第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关于年鉴彩页编制的质量规范。

2010年初,到县志办工作,正赶上编纂2009卷《梓潼年鉴》,是记述2008年的事。那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世界。只用文字记述,似乎难以完全表达我们强烈的感受。受各类媒体宣传报道的启发,经过筹划,我们决定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在彩页编制上有所突破。2009卷《梓潼年鉴》外观上,封面以红、白、暗灰色为底色,以2008年“七一”建党节广场文艺汇演图片居中为主题,其下用电影胶片形式,选用灾情、抗震救灾、重建等五幅照片显示内彩页的主要内容。封底以黑白渐变色为底色,配以小长方形卧龙山千佛岩唐代摩崖石刻图片(居中),展示梓潼悠久的历史文化。整个外观设计,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人眼球。卷首彩页42页,以抗震救灾为主题,按照灾情、指挥、关怀、救治、防疫、抢险、赈灾、救援、社会秩序、重建、文化旅游、政治等篇目安排图片内容,全景式记录了汶川特大地震梓潼的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在彩页第1、2页以地震发生时县城广场灾民临时安置地大场景、接片,从形式和内涵上再现了地震的情况,同时配以介绍地震有关情况的文字。让读者翻开书页,就对本卷年鉴内容有个主题印象,有一种视觉冲击。在编制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专门的摄影及图片编辑人员,广泛收集图片,根据需要适时补拍一些图片,然后按照内容需要进行取舍、编制。出版发行后,在县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之后的2010、2011卷《梓潼年鉴》同样按照这种模式编制,只是主题有所变化。这三本年鉴彩页的编制,也为后来我们编制《汶川特大地震梓潼抗震救灾志》积累了材料和经验。在对外交流和宣传中,我们甚至自豪地说,这三本年鉴是记录汶川特大地震梓潼抗震救灾历史的系列丛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直到2012年,我们在编纂2012卷《梓潼年鉴》时,突然感到困惑,如果还是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似乎行不通了。2009“抗震救灾”、2010“重建重生”、2011“辉煌成就”,主题很明确、很突出,做起来得心应手。2012不再说与地震有关的事情了,就显得束手无策。后来,我们借鉴《绵阳年鉴》彩页编制的经验,设计了两个板块:增加了“年度要闻”,其后以县委政府关于梓潼的发展构想“开放梓潼、宜居梓潼、文明梓潼、幸福梓潼”为主题,把梓潼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图辑的形式作了个汇集。这样一来,感觉似乎回归到政府综合年鉴的本来面目,封面设计以简洁大方为要,年鉴内容以文字记述为主、彩页为辅。

2013年,我们认真总结了前几卷《梓潼年鉴》编纂特别是彩页编制工作的经验教训,同时学习借鉴外地年鉴彩页编制的经验,对过去我们的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彩页编制是年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记述具有同样的地位;彩页是年鉴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独特的作用;彩页的设计和编制应该符合年鉴的规范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区别于其他书籍。于是,我们在编纂2013《梓潼年鉴》时,思路更加清晰。首先体现在外观设计上,封面图案相对固定(只是年份的变化),底色固定(红色),封底图案每年一换(以梓潼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容)。这种简洁大方的设计,从直观上体现政府综合年鉴的权威性。其次,在内彩页的设计上,第一页为“梓潼县行政区划图”,是为适应年鉴公开发行的需要。第二、三页为“数字梓潼”,通过一些主要数据反映梓潼的发展变化,以梓潼美丽的环境图片为底图。之后为“年度要闻”,拟作彩页的固定版面,依照“大事记”选取最能反映梓潼上年度的“大、新、特”事的图片,让读者看后能对上年度主要工作(事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引起继续阅读的兴趣。紧接着是“文明城市创建”板块。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工作是2012年全县人民共同参与的一件大事,轰轰烈烈,妇孺皆知,以图片集中展示,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其后的“旅游”板块,介绍中国两弹城建设成就(这也是上年度县上重点打造的工程之一),体现了地方志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功能,受到县上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了增强其他单位参与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一板块设计为“乡镇风采”。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主题,选取了部分乡镇,把他们在这个工作中的成绩和好的做法,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受到普遍欢迎。

回顾四年来我们在年鉴彩页编制上所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在关注着有关方面在理论研究上的发展变化,觉得年鉴彩页的编制工作还没有得到业内普遍的、足够的重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规范,即使是在《地方志工作条例》《志书质量的规定》中也只是规定了一个大方向,简单几句话而已。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

一、彩页是年鉴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高度的重视。纵观现代各类书籍,尤其是志书,彩页的加入已经为其增光添彩,为如今所谓的“读图时代”的人们所钟爱。现代科技特别是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彩页制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可能),而且也让编制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如果说文字记述体现了志书(年鉴)的全面和系统,那么,彩页更体现了志书(年鉴)内容的真实、直观形象,更加突出了志书(年鉴)内容的重点。图片所表达的内容与年鉴的文字内容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的关系,特别是卷首彩页对读者浏览和阅读更能带来直接、积极的影响,是年鉴的画面语言,在一定意义上说,彩页是年鉴的“图鉴”。

二、加强并加快对年鉴彩页编制的理论研究。从我们四年来年鉴彩页编制的实践来看,可以参考的样本很多,但始终缺乏清醒的理论指导,基本上是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凭感觉前行。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年鉴彩页区别于其他各类书籍,是年鉴本身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比如图片内容的真实性是年鉴特别是政府综合年鉴权威性的严肃体现,不容篡改;版面设计必须符合年鉴特别是政府综合年鉴权威性的要求,美观大方,不容虚幻;年鉴中彩页数量(版面)所占的比例应该有一定的规定,等等。

三、应当形成一套完善的彩页编制工作流程,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思想准备。从年鉴记述年度之初开始,就要有要做、要做好彩页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研判年度内发生的各类大、新、特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同时与彩页编制工作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轮廓。2、及时拍摄和收集图片。我们的经验是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聘请专业人才,与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与摄影协会合作,与摄影爱好者合作,广泛收集图片。有时还需要主动组织去拍摄获取,或者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质量的或者其他渠道没有的图片。3、构思。大到主题、重点,小到版面甚至各版面色彩的处理,都要考虑周全。4、确定主题。一本年鉴的彩页版面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当做到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彩页中“年度要闻”,以时间为序,以人物(县内主要领导及以上重要领导)活动为线索,选取与本年鉴内容中所反映的大、新、特事物相关的图片进行编辑。其后即为主题或分主题彩页。5、筛选图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会有很多甚至海量的图片,实际选用的图片有限,需要做艰苦细致的选择工作,取我所需,用我所用。6、编辑图片的文字说明。看似简单,实际做起来,非认真细致不行,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重要领导的职务、姓名一定不要出错,否则,一年的工作就算是白做了,甚至相反。7、版面设计和图片编辑。这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我们的经验是先请县内专业人士初步设计编辑,看是否符合我们的设想,在确定印刷公司后,配合其专门编辑人员去完善、完成,以期达到最佳效果。8、报送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查同意。

 四、必须正确处理彩页编制与文字记述的关系。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彩页编制是新时期年鉴编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文字记述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彩页与文字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彩页是文字记述内容的主题提炼,是文字记述的重点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字记述内容的直观形象显示;彩页数量(版面)所占比例应该是有限的,太少了,不足以表现出彩页的地位和作用,太多了,与彩页和文字相得益彰的关系相矛盾;彩页编制要在内容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充分体现彩页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但绝不会去代替甚至取代文字记述的作用。

五、彩页必须“出彩”。 卷首彩页是年鉴最夺读者眼球的栏目,是年鉴的“黄金版”,是整部年鉴中占据份量最重的部分之一。除与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广告具有新闻性和观赏性相似的共同特点外,它更具有权威性、公益性、存史性、地域性等特点,承载着高度浓缩、表达年鉴年度主题的重任,具有直观、形象、快捷、生动的功能。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图片内容(包括文字说明)的真实性,是彩页编制的生命;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是彩页编制(设计)的灵魂;图片质量和编辑质量,是彩页编制的血脉。只有尊重“生命”、升华“灵魂”、活络“血脉”,彩页才能出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