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年初,省、市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会相继召开,市城乡治理办和市供销社联合发文将安县、涪城区等三个单位确定为绵阳市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试点县。安县政府及时进行研究部署,突出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两大主题,把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将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通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落实主体、规范建设、加工利用,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传统业务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络体系的运行机制,采取示范带动、新建与整合相结合的办法,有力推进了全县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半年来的探索实践,安县对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设施的投入,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对村民的教育培训,对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氛围的营造,对回收网络的规范管理等做了大量工作,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居民节约资源、分类处理垃圾的观念正在逐渐强化,资源再利用意识得到提高,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试点示范带动,目前一些乡镇或集中安置小区纷纷要求开展该项工作。
安县试点工作经验表明,狠抓宣传培训,是推进农村可用利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前提;狠抓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可用利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保证;狠抓网络完善,是推进农村可用利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关键。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以资借鉴。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安县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试点取得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省、市会议后,安县及时启动试点工作,第一时间向县委、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得到县委、县府强力支持和县级部门的大力配合。县委、县府及时将县供销社增列为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供销社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赵刚友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业务股,及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与相关部门协商迅速制定了安县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体系建设三年规划、一年计划和半年启动试点方案。及时召开会议对全县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县府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到会指导。安县日杂废旧棉麻公司作为承办企业,与县治理办联合出台了《安县加强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下发全县贯彻落实,县委、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城乡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安排试点工作启动经费5万元,年终还将根据考核情况予以追加。
二、合理布局,示范带动
安县坚持把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作为重树供销社新形象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示范带动。计划用1年时间在全县选择15个乡镇,每个乡镇3—5个村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开。在选点布局上主要放在灾后重建的集中安置小区和绵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的辽宁大道沿线乡镇及辽安大道的兴仁、塔水、秀水、乐兴等乡镇开展。上半年安县已选择花荄柏杨村集中安置小区、花荄前进村集中安置小区、晓坝新场镇、兴仁长沟村进行试点。在实施过程中,安县突出城乡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这个主题,采取“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方式,通过领导支持、配门配合、宣传发动、上门培训、硬件投入、完善网络、健全机制,强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向农村延伸。目前,全县已有78个规范化的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遍布各地,初步形成了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具有安县特色的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络,收到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率的效果。
三、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今年以来,安县派员参加省、市的培训和市外的考察学习,与县级有关部门配合,先后四次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达400人次。同时,对试点乡镇、村组及村民进行培训达1000人次,印发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宣传单1万余份,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1万份,制作广告标语80余幅,办宣传栏、展板15块,出动宣传车30余次,向村民赠送塑料袋1000余个,邀请安县电视台、安州通讯社记者等媒体多次深入试点乡村、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努力营造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知认可,全力参与从而形成县级领导重视,部门支持配合,县供销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企业全力抓,县、乡(镇)、村废旧收购业主参与抓的良好格局。
四、注重规范,完善网络
一是县供销社集中人力,整合所属企业资源,吸纳社会资本,抽调企业职工,完成了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网络的布局和建设任务;二是充分发挥再生资源企业“龙头”作用,积极创造条件,筹集资金,逐步规划筹建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三是重点开展网络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要求,已投入近10万元在全县试点集镇、村组及回收网点等地方将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点的《工作职责》、《服务承诺》、《管理制度》、《回收网络图》、《功能示意图》、《价格指导表》、《垃圾分类常识》以及标牌、标识、负责人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统一制作、统一尺寸、统一上墙,让老百姓看得清楚,弄得明白,自觉遵守,分类入箱。在各回收网点,严格实行回收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价格、统一规范经营,所有网络统一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四是健全完善行业协会,加强管理与服务,强化行业自律意识,促进规范、健康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