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江油市上下按照加快建设“李白故里、特钢新城”的战略,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继续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积极应 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高开高走,圆满实现“开门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9.3亿元,增长10.5%。
为了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江油市在一季度的良好基础上,扬长避短,奋起直追,抓好重建项目建设,加快新开工一批项目,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推动投资高位持续增长;要抓好规划引领,推进重点项目,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加强承载平台建设,抓好要素保障,推动工业经济效 益大提升;要抓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提升,打造特色亮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做大做优旅游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有效释放三产潜能;要抓力量整合,做好基础工作,坚持领导带头招商,不断深化开放合作;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加快各项民生 工程进度,确保民生指标完成与经济发展同步;要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始终保持安全隐患整治的高压态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辽安工业园打造百亿元省级开发区
“5·12”特大地震后,安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灾后重建和辽宁对口援建机遇,整合资金近20亿元,全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园区已建成道路20公里,形成了以辽宁大道、辽安路、快速物流通道为骨架的园区道路体系,已建设成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3.3万平方米,今年将再建设标 准厂房5万平方米,作为中小企业的孵化平台。规划有110千伏的专用变电站两座,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完善,区内物流十分方便快捷,综合承载能力不 断增强。同时,加快建设园区生活服务中心,减少企业非生产性投入。安县举全县之力大力实施产业、园区、企业“三个 倍增计划”:实现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12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13年汽车工业园、精细化工工业园 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
据了解,安县工业园区近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2011年一季度,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91亿元,实现税收 1230万元,新开工的17个工业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工业项目89个,已投产39个。89个项目中,有汽车配件项目39个,电子信息 项目13个,医药食品项目10个,其他项目27个。园区决心用3到5年的时间,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医药食品产业和电视技术产业,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园 区,建设一流省级开发区。2011年园区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总产值37亿元,奋斗目标4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奋斗目标11.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000万元,奋斗目标6000万元,新增规模企业10户,奋斗目标20个,招商到位资金15亿元,奋斗目标20亿元。
四川安县工业园区以汽车配件、电子技术和医药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园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华晨汽车花荄工厂项目为龙头,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工 业总产值110亿元,利税8亿元,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医药产业以好医生医药集团为龙头,计划在近3年运作上市,打造百亿医药企业;园区食品产业以魔 芋精深开发为主,并已把安县魔芋成功申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围绕医药制造和食品精深开发,园区正在全力打造医药食品百亿产业。
游仙区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39.02亿
今年一季度,游仙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02亿元,同比增长66.7%;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7亿元;实现销售产值35.97亿元,同比增长77.2%,1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45亿元。
今年,游仙优势企业纷纷加快扩张步伐,通过兴建特色产业园,实现“扩产能”与“调结构”齐头并进。丰泰集团在石马征地250亩用于兴建1.8亿 平方米联动包装生产线;雅化集团在新桥开建占地700亩的雅化产业园,构建民爆产品研发、生产、安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兴事发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进军 LED产业。
目前,游仙经济开发区南区已引入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西部地能工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西部城市矿山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美国爱瑞环保项 目。2011年,游仙区计划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67户以上,实现总产值135亿元、增加值3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14亿元。
北川曲山镇石椅村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产业发展契机,以水果种植为主导,大力实施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去年一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5万元,纯收入65万元;销售水果40万公斤,产值300多万元,纯收入180多万元, 人均纯收入7980多元,被称为北川的“春风”村。
石椅村地处海拔2000余米的玉皇山半山腰,距北川老县城不足5公里,在“5·12”大地震中,石椅村100%房屋受损,其中80%的房屋严重受损。震后,该村村支“两委”按照县委提出的“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目标,组织群众开展建家园、筑路基、修堡坎等。一直以来,该村村干部都把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挂在心上。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该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绿色水果产业,在巩固原有桐子李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梨子、猕猴桃等多个优良水果品种。目前,全村枇杷、梨子等水果种植达到1300亩,户均拥有15亩以上优质果园,年产李子20多万 斤,枇杷10万多斤,优质梨5万多斤,猕猴桃2万多斤,水果产值300多万元,纯收入达180多万元。同时,该村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组建 了石椅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苗木提供、病虫防治、果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深受果农欢迎。
为统一水果品牌、提升市场形象,合作社注册了“羌山绿宝”水果商标,“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价格销售,盈余返还”,改变了过去杀价争客、等客上门的被动销售局面,提高了石椅村水果的品牌价值。
随着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上门收购的外地果商络绎不绝。富有远见的石椅人又一次把握住了商机,该村组织多家农户利用自家的果园兴建乡村休闲农家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现在已建成20余家,形成了可供800人游乐的日接待能力。
农家乐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和周边的一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在村干部的倡导和带领下,该村采取群众住房、果园、现金等入股方式,由5户羌民联合 投资组建了“北川石椅羌寨羌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把一家一户的农家乐集中起来,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由公司统一经营,统一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档 次。公司成立至今已实现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5万元,纯收入达到45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石椅村在文化广场规划区新建了一栋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的羌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和羌族文化培训基地,举行了多种具有羌族传统文化的仪式,如礼仪隆重的入寨仪式、席间唱敬酒歌助兴、晚上举办篝火晚会等,活动丰富多彩,别具一格。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