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抓住契机发展工业经济
今年以来,三台县大力实施“园区、产业、企业倍增年”和“充分开放合作年”,加快建设特色专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扶优壮大“扎根型”企业……继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49.4%后,今年1—2月,全县91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已超过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五成。
三台县大力实施“园区建设突破年活动”,按照“集中、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思路,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做好园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产要素配置等规划,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园区发展档次;着力破解用地、电力、交通及融资制约,全力保障入驻企业加快生产、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全方位提升园区发展吸引能力,加强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引导企业、项目和产业向园区集聚;加大对园区的整合力度,着力构建“一园多区”新格局,夯实更具承载力的工业发展平台,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的平台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强产业 培育经济增长引擎
该县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以整合发展产业(产品)链为主线,大力培育“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四大产业集群。通过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小巨人”计划,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指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帮助企业融资扩能。
三台大力推进优势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目前,围绕建设西部纺织工业基地,引进入驻纺纱—织布—印染—制衣等关联企业16家,总投资3.3亿元的佳联印染工业园项目正加快推进;围绕建设西部生态食品城,引进入驻生猪屠宰—猪肉罐头加工—骨味素生产等企业8家,总投资2.5亿元的江苏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主厂房基本建成,佳联印染搬迁扩能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强力推进。该县还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和新进规模以上企业的奖励,加强企业家培训,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亿元企业总数达到33户以上。
同时,三台继续推进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地区大批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契机,利用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为补齐和延伸产业链,围绕“四大优势产业”,该县以东部沿海和重庆等地区为重点区域,广泛收集和筛选项目信息,采取领导招商和部门、园区、镇乡、企业联动招商和会展招商多种方式,加强项目的跟踪联系和洽谈,大力引进中国500强、行业20强、省100强企业中与本县资源和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雨润肉食品深加工、国能生物发电、独凤轩骨味素生产、波鸿机电、锦峰纺织等上亿元项目纷纷落户。
截止3月底,全县共引进市以外内资项目19个,协议引资45.24亿元,到位资金1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0.70%和34.08%。
经开区2011年招商引资开门红
今年以来,经开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截止3月底,经开区新引进工业项目7个,增资项目77个,实现到位内资13.26亿元,完成市目标任务的33.2%。其中亿元投资项目3个。目前,正在跟踪洽谈的投资项目34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亿元投资项目20余个。
盐亭县打造梓江现代农业示范带
今年,盐亭把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资金9.3亿元,实施金峰水库、梅花水库、梓江河堤、灌区配套渠系等57个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提升梓江沿线农业发展基础。以梓江沿线为核心,培育绵盐、盐梓、盐蓬、盐南“四条”优质粮油产业带,力争全年新增特色种植2万亩;以两河新民蔬菜、高团花卉为基础,新建万亩蔬菜花卉基地;沿梓江两岸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以畜牧产业示范园为载体,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力争全年出栏生猪90万头、小家禽1500万只,全面提升农业效益,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突破6000元大关的目标。
安县力助大学生创业
去年以来,安县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帮助200多名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安县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创业教育教研机构,积极实施创业基础培训和创业提升培训。县农业、林业、畜牧、水务等部门通力合作,在种子、肥料、疫苗、饲料以及防疫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县财政专门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基金,并向大学生创业提供商业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安县晋毓(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总经理覃智斌告诉记者,创业园在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得到了政府特殊的照顾。目前,他们除享受到YBC项目支持外,每月还可以领取到600元生活补助。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