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必要性
盐亭县位于嘉陵江和涪江分水岭上游,四川盆地中部偏北丘陵地带,全境幅员面积1647.59km,耕地36470公顷,辖36个乡镇,全县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第一产业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5%,第二产业占27%,第三产业占28%,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财政贫困县。同时,盐亭也是全省最大回族聚居区,广大农户素有养羊传统,羊产业是畜牧业支柱产业之一,盐亭也因此成为“四川省养羊先进县”、“四川省养羊十强县”、“四川省无公害肉羊生产基地县”和以羊为载体的四川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
然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绵阳受到严重波及,盐亭成为了重灾区,造成全县畜禽圈舍损毁倒塌面积17160m2,畜禽死亡117.488万头只,畜牧系统损失17198.35万元,养殖户损失7351.7万元,其中羊只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03.37万元。
目前,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恢复,广大受灾农户得到了妥善安置,加快生产恢复和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灾后重建中,盐亭县完成了“秸秆舍饲养羊循环经济研究与开发”,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并荣获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盐亭被选为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验站项目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迈向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其中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作为第二批启动的项目,在全国共选设了20个试验站,西南片区仅有四川盐亭和云南两个试验点。鉴于以上情况,结合盐亭县产业特点,以此为契机,在灾后重建中对盐亭县羊产业进行提质升级可持续发展研究十分必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牧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场沙化,肉羊出栏减少,导致生产区域逐步由特区转向广大农区。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羊肉因营养价值丰富,特别是胆固醇含量低,一直是食药两用的肉类佳品。然而,因饲养管理粗放、品种生产性能低,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贸易上看,我国既是生产大国又是进口大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羊肉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数,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对优质高档羊肉需求的增加,我国羊肉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逐年萎缩。2005年我国羊产品进口额为5666.27万美元,2006年进口额为5040.58万美元,2007年贸易逆差呈进一步扩大之势,进口额达到6929.48万美元,同比增长47.24%,贸易逆差2279.89万美元(其中,羊肉进口额为6915.53万美元,增加47.68%,而我国活羊出口额仅为43.27万美元,同比减少87.95%;出口量仅为1.46万只,减少82.09%),贸易逆差的绝对值呈扩大之势。目前,国内羊肉市场缺口30%以上,人均羊肉年消费量仅有3公斤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品种生产性能低是我国羊肉发展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多年来,我国一直缺乏专用高产优质肉羊品种,主要依靠进口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目前,我国山羊的肉用性能(平均胴体重9~13千克/只)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千克/只)。2001年以来,盐亭县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承担四川省“十五”、“十一五”畜禽育种科技攻关课题,利用成都麻羊、莎能羊、努比羊、吐根堡羊和波尔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通过多元杂交选育出了天府肉羊。其特点在于既集中了国外了国外专用肉羊体格高大、产肉性能好,肉质细嫩的优势,又体现了国内地方品种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性强的特点,用于改良本地羊,生产性能可以提高30~50%,每只羊与本地羊比较,经济效益可以提高200元以上。2008年9月~2009年11月,天府肉羊因生产性能突出,分别在第九届国际山羊大会(墨西哥)和环太平洋动物科技大会(北京)上作了图片展览和论文交流。与此同时,天府肉羊及育种科技成果两次代表绵阳畜牧科技创新成果参加了中国农业高博会(西安)。
管理粗放、生产技术水平低是我国羊业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制约因素。2008年7月,盐亭县开发完成了“秸秆舍饲养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开发”配套技术,采用“秸秆→加工转化→舍饲养羊→羊粪→沼气→腐肥→农作物、果木、牧草”农牧业生态链循环经济模式,开辟了农区秸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的有效途径,并研制了优质肉羊秸秆配方专用饲料。该技术已鉴定为重大科技成果(绵科鉴字[2008]5号),并荣获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从其利用途径看,秸秆开发符合环境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3R原则。秸秆循环经济摆脱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模式,具有“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特点。研究表明,农业投入要素50%左右转化为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浪费,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秸秆经处理后用于养羊,每公斤增重成本下降30%左右。我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如利用得当,相当于增产1.5亿吨粮食,即5亿人一年的口粮。可见,开发秸秆资源代替部分饲料用粮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专门化的肉羊品种(系)很缺乏、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生产方式及配套技术研发落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羊业的规模化发展,开展优质肉羊新品系(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究势在必行。发展肉羊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
(一)牧草秸杆资源丰富
盐亭县有草山草坡面积164000公顷,耕地面积3640公顷,退耕地7500公顷,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红薯、花生、黄豆、豌豆等,可年产农副作物秸杆和青绿饲料400多万吨,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现有草地资源和农副作物秸杆饲料资源,可增养70余万只肉羊,总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发展肉羊生产潜力很大。
(二)羊业产业基础扎实
养羊业历来是盐亭县的传统优势养殖业。近年来,中共盐亭县委、盐亭县政府着力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的规划,把肉羊业作为农民的骨干产业来抓,并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措施引导扶持发展肉山羊生产。通过近几年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牵动,养羊业成为盐亭县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大
盐亭县现有专业从事养羊研究和产业开发的科技型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盐亭县汇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现有1个核心场,生产基地150余亩,常年饲养天府肉羊800余只,下属38个扩繁场,常年饲养改良肉羊100000余只。2002年7月,该公司牵头组建了盐亭县羊业协会,现有18个分会,9400多养羊会员。2007年,根据新的专业合作社法规,该公司联合养羊大户成立盐亭天府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公司采用“协会/合作社+扩繁场+农户、会员”的方式,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通过宣传培训,印发资料、广播电视、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采用“补、借、返、优、送、奖”6字机制联结农户利益,开展“4、3、2、1”系列全程服务,提高全县扩繁场、协会会员和广大羊农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盐亭县羊业协会是全省“百强协会”和“省级示范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并被多次评为“三农”工作先进单位。
(四)技术研发实力雄厚
盐亭县一直注重科技研发,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承担了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省“十五”畜禽育种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等多项科技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10余名。已取得农业科技成果2项,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天府肉羊新品种的研发和秸秆舍饲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已创造新增产值5亿多元,带动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
预期研究成果
集成优质肉羊及秸秆舍饲养羊循环经济配套技术,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机整合和技术的优化组合;建立肉羊产业科技服务平台,通过宣传推介,实现技术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提升产业技术,在羊产业灾后重建中实现提质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