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向纵深迈进,农村土地流面转逐渐扩大,传统的种植模式正在打破,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加入了“打工族”,大批青壮年由农村涌向城市,在社会劳动力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刘营镇在抓劳务开发上走出了一条成熟之路。
三台县刘营镇位于绵阳市东南40公里,三台县城西北18公里,快捷的绵(阳)三(台)高等级公路及涪江河横贯境内,辖27个行政村、2个社区、240个村(居)民小组,2009年总户数12688户,总人口42425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3人,占总人口的80.4%,农村劳动力26002人,占农村人口的76.22%,劳动年龄内从业人员22227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5.48%。劳务输出12191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54.9%,劳务总收入17805万元;就地转移劳动力2162人,就地转移务工收入343万元;组织化输出9538人。劳务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作法值得借鉴。
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微机管理情况明白。从2009年3月起刘营镇劳动保障所组织各村文书对全镇12191人的外出务工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务工月收入、务工地址等内容,填报了刘营镇劳动力转移输出明细台帐,镇劳动保障所根据填报的明细台帐分别录入了微机,每月根据变动情况进行了人员及项目的相应调整,实行了劳动力输出电子档案动态管理。
根据需求抓好培训,为了就业提高素质。刘营镇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民骨干培训、品牌培训、农村就业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全镇经过培训外出务工的人数累计达到7984人,占外出务工总数的69.35%,获证人数累计达到5572人,占外出务工总数的48.4%。当年劳动技能培训人数8022人,获证人数94人,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318人。今年1至4月依托县主管部门和四川省建筑技工学校又进行了三期“川建工”品牌培训,参加人数达到了326人,通过考核全部能获职业资格证书。
收集信息抓好就业,组织输出保证质量。2009年依托县主管部门,积极收集和整理用工信息,审核和了解用工单位的资质和基本情况,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夏季用工大型招聘会、三台绵纺厂的用工招聘会、绵阳新动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双流彭镇葡萄种植园、新疆伊犁葡萄种植园等用工单位的招聘工作。逐步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2009年3月20日,镇党委政府组织集中劳务输出的第一批67人踏上了北去的火车到新疆伊犁种植葡萄。县委常委冯中兵、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彭建帮、刘营镇党委政府等领导参加了在绵阳火车站举行的欢送仪式。第二批和第三批分别达到了43和52人。
支持鼓励回乡创业,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劳务开发的目的不是仅仅赚取有限的劳务费,更重要的是通过务工人员在外界的学习和锻炼,提高素质和能力,最终带着新的观念和技能回到家乡发展。外出务工人员有不少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了解和捕捉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最新信息,又了解家乡的资源优势。很容易将资本、观念、信息和资源整合成一个新的经济实体,形成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把家乡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更多更好地利用本地劳动力资源,开发本地劳动力市场,增加流动人口数量,刺激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2010年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刘营镇劳务开发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刘营镇党委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劳务开发工作,进一步充实领导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奖惩制度,劳务开发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