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祭奠——梓潼县白云镇回水村民兵连长贾天德灾后重建侧记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0-05-21 发稿编辑:景秀丽
时间:2010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日。地点:四川省梓潼县白云镇回水村。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旁,在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坪上,有一座已长满萋萋艾草的坟茔。坟茔里躺着一位在地震中被废墟掩埋的七旬老人。
三四百老老少少的村民把坟茔围了过里三层外三层。地上摆放着一盘盘苹果、香蕉等各种水果,还有三个酒杯,水里的清香、醉人的酒香,合着坟头上那一束束鲜艳的山花香味,迎面扑鼻。人们默默地伫立在坟前,心情显得十分沉重,深深地三鞠躬,寄托对故人的哀思。
张菊英大妈双手作揖,眼噙泪水:“老哥哥,我们又来看你来了!地震之后,镇武装部和村民兵连又组织村子里的民兵在你儿子的带领下,帮助我们盖新房、搞双抢。那楼房修得啊那是一家比一家漂亮,一家比一家洋气。老哥哥呀,你快看看我们的新家园吧……”
“咚”地一声,村民们齐刷刷地跪在了坟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村民们为何自发地前来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祭奠贾连长的父亲,事情还得追溯到前两年的今天——
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当天上午,兼任2、3社社长的贾天德在安排完群众开展“双抢”任务后,来到自己的田里有说有笑地同妻子杨永芳和女儿贾红艳、贾红菊一起割油菜籽,谁也未曾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发生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一看,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96年才修建的8间砖混楼房和5间土木结构的平房已全部倒塌,顷刻间夷为平地,卧床不起的老父亲已被深埋在废墟之下。此时,一边是被废墟深埋的父亲,一边是急需救援的群众,贾天德强忍悲痛,毅然作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选择:先救群众,后救父亲。贾天德没有把房屋全部倒塌和父亲被埋的情况告诉冉书记,他强忍泪水,立即带着几名党员逐社逐户查看灾情,组织民兵帮助群众抢运必要的生活用品,搭建临时帐篷,组织群众到户外避灾。
那里最需要,他就会出现在那里。他把对亲生父亲的思念化着无穷动力,紧张地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去,奔走在农舍之间,田间地头。5月13日,他没有通知任何亲戚朋友,同妻子女儿一道草草地办理了父亲的丧事后,又立即投入到了核灾报灾工作中,在第一时间将灾情报告给了白云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对39户房屋全倒户进行了妥善安置,而他一家却挤在用彩条布搭建的狭窄的临时防震棚内。随即又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双抢”,进行抗灾自救。
5月22、23、24日连续3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他带领8名民兵疏通了因地震堵塞的沟渠。25日开始抽水泡田栽秧后,他每天坚持在水渠上巡视到凌晨两三点钟,使群众按时栽上了秧,2、3两个社300多亩田实现了满栽满插,而他却是最后一个“关秧门”。5月20日早晨,他得知高湾水库出现安全隐患后,又立即带领20余名民兵、党员和群众赶到高湾水库进行排险,通过放水、排洪、补漏,及时解除了水库险情。那里最需要,他就会出现在那里!望着他疲倦的身影,憔悴的面孔,许多村民禁不住潸然泪下。
5月15日,当他闻讯镇武装部受领组织30名民兵赴北川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他第一个跑到镇政府,找到武装部长兼副镇长任再福再三请求,要求到北川去参加救援行动。
绵阳电视台在播出他的事迹时,解说员这样解说道:“震垮的是房屋,挺起的是脊梁;毁掉的是家园,树起的是信念。贾天德用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唱响了一曲大爱之歌。”
尽管房屋被震毁了,父亲也罹难了。但贾天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他说:“地震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可以让我们痛失亲人,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摧毁不了我们的信心。”
贾天德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深刻在群众的心中。“5·12”地震之后,每年的春节、清明、地震周年,村民们都会自发地相聚在他父亲的坟前,以特别的方式表达对亡者的深切哀悼,表达对贾天德的感激之情。
“安息吧!明年这一天,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为你‘除服’(四川人称人死后满三周年即为“除服”)……”
太阳暖暖的照着,清风阵阵扑来,村民们一步一回首,依依不舍地相继离去……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