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4年以来,江油市一直把发展林业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提出了“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上规模、产品附加值高的木材加工企业。到2007年底,引进大型木材加工企业10余家,林业总产值由2003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6亿元。在这10余家企业务工的农民达3000余人(次),年均收入1.5万元,最高达到3.6万元,税收由2003年的几乎为零到现在已接近上千万元。2008年,江油市又提出了“木材加工企业已经饱和,除资源消耗非常低、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又非常高外,不再发展木材加工企业”的工作思路。从2008年开始,一方面引导鼓励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在建基地、创品牌、求发展上下功夫,在走专业化分工合作、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业主大户,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森林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林业产业。截止目前,已发展了绿禾药业、天盛生态农业等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户,为今后走公司加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之路,促进林农增收打下了基础。通过多年努力,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工业原料林培育业、经济林果和种苗花卉业、林产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8.1亿元(其中,生态旅游业产值0.98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为32285万元,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510元,促进了行业发展、林农增收、财政增效。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全市现有林业用地200多万亩,超过幅员面积一半,森林蓄积量达到425万立方米,但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市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元,农民几乎没有享受到林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大资源小产业、“端起金饭碗要饭”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00年以后,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全市林业系统开展了“林业位置在哪里”、“林业出路是什么”、“林业如何为地方经济林农致富做贡献”等讨论,广大干部职工对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并下决心、下大力气发展林业产业。先后派员到广西、福建等地考察学习,并于2004年率先在全省组建了林业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和服务工作,得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后,四川省林业厅及部分市州县相继成立林业产业专门工作机构)。
制定规划,促进发展。2004年,在明确了林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后,江油市林业局及时组织力量编制了《江油市林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江油市森林分类经营方案》。对培育、保护、利用什么森林资源依法作出了比较科学的安排,对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形势和发展规模、方向作出了比较深入详尽的分析和规划,对全市林业产业发展有较强指导作用。
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对符合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投资商,在木材采伐限额、木材运输、项目资金扶持、技术信息和政务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措施。在全市林业系统开展了“人人是招商引资环境,个个是招商引资主体”的主题教育,形成了人人关心林业产业、个个关爱林业企业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明确招商引资任务,将招商引资责任分解落实,纳入目标考核。先后派员到林业产业较为发达的省市考察学习和招商引资。2005年以来,共引进较大投资商十余个,引进民间资本3.25亿元(其中,投资林业特色种养植业0.95亿元,投资花卉苗木业0.5亿元,投资林产林化工业1.8亿元,不含森林旅游业投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并渐成体系。一产业建成了朝汇公司万亩红豆杉种植基地,天盛公司、金鸿公司3000亩早实核桃基地,万丰公司5000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巨桉、杨树)基地,文胜、双河3000亩多用途玫瑰基地,以及兰氏园艺、达观园林等优质花卉苗木基地。二产业建成了恒信友邦、众诚、双桥、盛兴、川闽等林产工业企业。同时森林旅游投资热潮逐渐升温。
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有序开展林地流转。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从2008年开始集中力量对全市200多万亩集体林地进行了以“分林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底已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林改”促进了林权流转,活跃了林业经济,为林农增收致富和林业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的林权流转455宗,17万亩,林农获得直接经济收入3500多万元。
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登记服务,为林业产业企业开辟新的、便捷的融资渠道。江油市是全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登记服务最早、最积极的地方之一。去年以来,通过与多家金融企业磋商,实现林权抵押9宗,为林业企业融资5200万元.
强化政策法律和技术信息服务指导。江油市林业局组织人员定期对企业法人进行政策法律培训,增强他们的政策法律意识,帮助企业尽可能降低法律风险成本。同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从办证、规划设计、规费等方面给企业强有力支持。(唐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