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灾后重建 经济信息(四十)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9-10-25  发稿编辑:刘庆

江油努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江油市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思路,瞄准冶金、机械、建材、能源四大产业,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集约发展,努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今年以来,该市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将工业园区扩展至20.73平方公里,比原先扩大了近3倍。与此同时,江油市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江油·河南工业园建设,目前已启动了机械产业园三期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引领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积极为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及援建省产业转移搭建好平台。


    为实现工业增速提效,江油市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着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今年,该市计划完成投资上千万的节能减排、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项目30个以上,企业技改投入不少于25亿元。1至8月,该市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8.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4.8%。


    江油市依托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优势,突出“百亿企业、百亿产业”两个重点,着力打造特殊钢、机械重装和新型建材“三大基地”,加快攀长钢、川矿、拉法基双马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配套大企业,支持鑫源型钢、黄龙破碎、建诚化工、恒益科技等一批骨干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六合汽轮机、长祥特钢等成长型中小企业,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支撑,

    产业链完善,充满活力的企业集群。1至8月,全市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1.38亿元,同比增长27.6%。


    在打造工业集群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狠抓现代农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基本建成了40万亩优质粮油、3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200万头种猪良种繁育、300万只优质獭兔基地。依托绵江产业走廊优势,江油市加快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积极支持九岭无公害蔬菜、青莲乡村旅游、太平花卉苗木、西屏獭兔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该市已集约土地10.23万亩,“北纬33度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优质獭兔规模化养殖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市”项目等,已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农业发展项目。


    旅游产业是关联度大、延伸链条长的产业,也是江油着力培育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江油市围绕建设李白文化名城,加快李白纪念馆和李白故居等李白文化体系重建;以拍摄电视剧《李白》和举办“李白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响李白文化品牌;对王右木纪念馆、红军纪念碑、青林口古镇等红色文化景点,加快恢复重建进度和文物保护力度。江油市采取“上争、外引”的方式,加快窦圌山、乾元山、佛爷洞等重点风景区和45个文化项目的重建。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文化馆、图书馆、老君山、乾元山等文化旅游项目的恢复重建,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游仙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以来,游仙区通过壮大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利益联结,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游仙区38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农户5.6万户,联结基地7万亩;131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带动农户6万户,联结基地10万亩;4600户农村专业大户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该区坚持把龙头企业发展指标纳入有关部门和乡镇的目标考核,实行区级领导联系制度,多次举办银企协调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做大做强,促进稳步健康发展。游仙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确立了以街子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绵梓路产业带、建小路产业带、沿江产业带为重点的“一园三带”产业发展规划,加快10万亩蔬菜、60万头生猪、10万亩优质蚕桑、20万亩优质稻麦基地建设。强化龙头企业拉动效应,建好特供种植基地。在扩大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在“良种+良法”上下功夫,实行政、企、院、所结合,搞好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制定无公害操作规程,强化技术指导,加强疫病监测,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游仙区在农、林、牧、渔等多个产业建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1家,越来越多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生产领域合作,向品牌流通领域合作拓展。合作机制不断规范,组织和股本结构不断优化,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品销售,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