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安州区供销联社助推迎新乡七一村脱贫攻坚见成效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7-03-14  发稿编辑:韩春梅

 

编者按:近日,绵阳市安州区供销联社助推省级贫困村迎新乡七一村脱贫攻坚的事迹引起了西南商报的关注。

报道中的主人翁朱志先系安州区供销联社派驻七一村的第一书记,他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坚持每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工作,组织村两委制定了脱贫规划、建立了帮扶台账、落实了具体帮扶措施;他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修建了村组道路7.8公里,新建了村自来水厂,实施了农电改造;组织流转土地400余亩,带动发展优质蔬菜1000多亩,并积极找好销路;建立了七一村综合服务社,为村民开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金黄的油菜花把川北大地打扮得格外美丽。当西南商报记者来到省级贫困村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七一村时,安州区供销社派驻的“第一书记”朱志先正在与该村去年的脱贫户马关春拉家常、谈打算:“全家3亩地流转出去,每亩每年800元,就是2400元;青菜收入1000元左右;发挥会开车的特长,可在合作社打工。这样下来,收入会超过去年。”

夯实基础设施,抓好产业服务

朱志先的驻村办公室也是“作战指挥部”,墙上挂的是“七一村贫困户一帮一责任人一览表”“脱贫工作进度表”等“作战地图”。“七一村致贫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处绵德交界处,以前是‘三不管’的地方,交通不便;二是缺水缺电。因此,必须着眼补齐短板,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于是,安州区供销社积极协调争取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新建硬化道路7.8公里;争取国家电网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农电改造升级;争取集中供水项目资金、物资16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4.8万元,新建自来水厂1座,铺设主管网20公里,解决了全村安全饮水问题。

“现在进城办个事交通方便多了,电费也降下来了,农电费才两角多一度,而且吃上梦想多年的自来水,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七一村文书骆昌海高兴地说。

要真正使贫困户脱贫、村民致富,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收入。因此,供销社抓好产业服务这个抓手,为七一村协调引进大户,集中流转土地400余亩,带动发展优质蔬菜1000多亩,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合同,落实蔬菜的最低保护收购价。指导超奇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支持帮助一批贫困党员第一年实现增收,第二年成功脱贫,第三年努力致富,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目前,示范工程正在实施中。

开展综合服务,推进农村电商

记者在七一社区综合服务社看到,各种农村用品琳琅满目,前来办事的村民十分方便。据朱志先介绍,为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水平,他们积极开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把社区综合服务社改成集日用品、农资等经营性和代理充值、代缴水电、保险服务等公益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迎新乡七一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已成功申报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三星级综合服务社。

同时,安州区供销社实施电子商务互联网+扶贫,指导建立七一村淘宝服务站,积极帮助网销本地特色农产品,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利用供销系统农资公司、庄稼医院,探索发展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推动放心农资进农家,为贫困村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这些措施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

作为“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也是朱志先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协助配齐“两委”班子,着力巩固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物色培养村后备干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严肃党组织生活;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社会误工、基础设施维护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现在两委班子比较得力,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朱志先说。

在提升治理水平方面,朱志先着力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务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努力解决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朱书记来啦!”在村上,村民见了朱志先都亲热地打招呼。年届57岁、头发花白的朱志先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做工作却是既雷厉风行、又细致入微。自2013年起,就驻村蹲点“挂帮包”,对村民充满深情。他说,融汇各方合力,持续努力,七一村2018年全面脱贫是可以确保的。(蒋贤海)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