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春林
永安镇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123个村民小组, 总户数8627户、23011人,其中农业户口人数5278户、15261人,总耕地面积8886亩,林地面积92800亩。 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46元。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59户、1787人,楠木村、大安村、光辉村、长青村被评为省定贫困村。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清退38户141人,新增84户184人,自然死亡减少21人,婚迁新生增加6人,截至2015年底,共有贫困户435户、1316人。2016年拟脱贫222户715人、光辉村脱贫“摘帽”,目前全镇已脱贫189户579人,完成率81%,其中光辉村19户66人已全部脱贫。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系列精神,整合资源,聚力脱贫,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五个到位做实脱贫攻坚
第一,组织保障到位。并与各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
第二,政策宣传到位。发放脱贫攻坚宣传资料5000余份、悬挂标语60余幅、制作道旗50余幅,在全镇营造人人关心扶贫、重视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第三,精准识别到位。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筛查,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对象精准。2015年9月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全镇及时筛查清退38户141人,新增84户184人,自然死亡减少21人,婚迁新生增加6人。
第四,结对帮扶到位。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整合县级部门、镇机关、驻镇企事业单位以及村组干部、农村致富能手的力量,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联系帮扶435户、1316人,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确定每月初为联系帮扶日,每月至少与贫困户见面交流2次,并规范填写联系“帮扶卡”和“精准扶贫收入台帐”。
第五,措施精准到位。各驻村工作组、帮扶责任人积极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理清脱贫思路,制定帮扶方案,做到一村一帮扶规划、一户一帮扶方案,精准滴灌,按照“五个一批”要求,2015年底全镇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340户、1001人、低保政策兜底68户、227人、医疗救助扶持106户、235人,同时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实施整村推进。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产业道路14.5公里、院落4000余平方米、铺设更换饮水管网6000余米、治理农村地质灾害点2处、整治排洪沟5000余米、新建蓄水池3口、新建群众文化广场1个,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强技能培训。组织农技员送培训进村入户,就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种养殖技术。同时根据企业用工、市场需求、个人意愿情况,精准确定培训项目,积极争取有关支持,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培养一人、脱贫一户”。2014年以来共开展种养殖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8次800余人,其中2016年组织培训家用电器维修、厨师275人,并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帮助1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在绵阳、安县等地就近就业。三是抓好产业发展。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镇贫困群众共种植厚朴、重楼、乌药、黄莲、天麻等药材400余亩,投入产业资金13万元,种植枇杷、桃子240亩,夯实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基础;养殖白山羊200余只、肉牛存栏60余头、生猪400余头、鸡1万余羽,使贫困群众短期内见到效益。举办“相约七夕节—情定七贤柏”永安镇首届“鹊桥会”暨乡村生态休闲体验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直接经济效益100万余元。四是实施金融扶贫。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的“造血”作用,积极服务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进行信息采集、评级授信208户,授信完成率达到47.82%,授信金额508.2万元;截至目前发放扶贫互助资金50.5万元,涉及77户贫困户,发放率达到84.17%。同时,引导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和精准扶贫户有机结合,破解资金紧缺难题,实现抱团发展,带动脱贫。如元门村肉牛养殖合作社,吸纳4户贫困群众的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分红,在壮大肉牛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光辉村养殖大户张华宇通过金融授信贷款5万元、周转金1万元、其他3户贫困户用周转金入股分红投入的方式养殖肉牛29头,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致富。五是统筹抓好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的脱贫。在瞄准四个贫困村“主战场”的同时,也注重抓好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的脱贫工作,积极推进各项扶贫普惠政策在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的落地见效,大力抓好产业扶贫,着力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确保如期脱贫不落一户、不掉一人。比如,尔玛蜀羌食用菌种植公司,在新石村发展食用菌种植,不仅解决了当地30余名群众就业(贫困群众5人),还带动了8户贫困群众种植食用菌,并免提供费技术培训,预计种植户人均增收达300余元。
第六,新风引领到位。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感恩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第七,督查考核到位。实行脱贫攻坚月报制,每月听取驻村工作组、联村领导、驻村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积极与县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将脱贫攻坚成效与镇村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干部脱贫攻坚斗志。
夯实基础 再创辉煌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各级干部的帮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贫困村村容村貌大改观、基础设施大提升,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一应俱全,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乡风民俗体现新风尚、群众素质得到新提升、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预计今年,通过发展种养殖业、外出务工、政策性补助,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可达3100元,222户贫困户、715人将实现脱贫,光辉村脱贫“摘帽”,力争实现248户810人脱贫。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