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江油市属于龙门山高山区,有77个贫困村,2.24万贫困人口。去年以来江油联社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高标准全面小康”要求,秉持“全域、全员、全面”的理念,实施“精准战术”,打好“关键战役”,突破“贫困短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积极探索具有农信特色的“农信+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新路径,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实在的举措,在全社会营造合理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奋力开创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新局面。
一、突出“全员”,精准推进户户脱贫、人人小康
扶贫攻坚任务繁重,需要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年初,江油联社党委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贷款投向、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精准扶贫服务机制,大力提升了金融扶贫的主动性。
一是调整贷款投向。年初,联社根据市政府扶贫规划,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目标,适时调整信贷资金扶持对象,以支农支小为重点,优先满足“三农”和小微贷款需求,通过支持九岭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折耳根基地、方水白玉村和新安万亩水果产业基地、大康星火村胡桃基地、武都大葱、永胜优质稻等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每一个贫困村建立一个主导,让每一名贫困户都能参与全产业链开发。二是制定差别化利率政策。对于信用乡和信用村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贷款利率低于其他乡镇、村贫困农户贷款利率;对于重点的扶贫项目,贫困户在提供有政府背景的风险共担机制的条件下,贷款利率可执行基准利率。三是建立联户帮扶机制。进一步细化“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逐一落实了联社领导和中层干部为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根据每户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坚持分类指导,对症施策,实行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实现了联系群众、上门走访、民情了解、民事销号“四个全覆盖”。目前,全市中干和联社领导共计对接贫困户181户。
二、攻坚“全面”,强力突破关键环节、重点领域
如何解决金融扶贫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又能实现批量扶贫的效果,是金融扶贫的难点。年初,联社借助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共享共建工作,扎实推动金融扶贫和基层党建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一是将建档立卡工作与评级授信工作相结合,实现数据精准对接。加强与乡、镇政府和村组的对接,准确掌握在册贫困户分布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致贫情况和劳务技能等信息,成立联合评级授信小组,对纳入名单的贫困户逐一上门摸底调查,建立评级授信档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将授信结果上墙公示。目前,除因病、残、年龄等原因由政府兜底解决的,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工作已基本结束,切实解决了贫困农户项目缺资金的难题。全市农村信用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授信2364万元,发放贷款392万元。二是将便民金融服务与渠道建设相结合,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对辖内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加大自助机具布放,通过农村信用社助农取款点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提供消费、转账、查询和小额取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初步形成了全方位覆盖贫困地区各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目前,已在六合、枫顺、敬元、石元、文胜和云集山区乡镇安装ATM机6台,EPOS机23台。
三、胸怀“全域”,高标引领城乡共进、产业支撑
扶贫贵在精准,而“精准”的首要含义和基础就是对贫困户的精准定位。年初,联社结合市政府的产业规划以及贫困村的自身特点,以金融产品“联姻”精准扶贫,主动找准“靶子”,真正使金融产品得以精准投放。
一是针对农业特色产业链。主动与市扶贫办对接,按照市政府拟定的大康正宇农业、武都德太葱业、新安依顿农业、紫珠葡萄农业、附子合作社等“带动型企业”名单,通过发放联保贷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和担保公司保证贷款等方式,积极支持企业参与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参照射洪农商行OTO模式,立足于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从而拓展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目前,联社已初步选址在新安镇黄土村。二是针对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等群体。加大与人社局和妇联的合作力度,通过对贫困村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妇女、创业大学生等客户群体提供创业贷款资金支持。三是针对贫困户子女读书。积极与教体局对接,按照助学贷款政策,使每一位有贷款需求的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就学难题。截止目前,已向35家“带动型企业”投放信贷资金9434万元;发放创业贷款12笔,金额10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144笔,金额663万元。
下步,江油联社将围绕2016年17个贫困村摘帽,5100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积极推进蜀信e?惠生活“o2o”社区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农信+产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按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的要求,支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业态,以及30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使金融服务更优质高效,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实惠,金融扶贫更精准到位,真正让“高标准全面小康”更持续、更长效、更彻底的惠及李白故里88万人民!(黄 胜 李庆明 陈 宇)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