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平武法院微信“开庭”被告人少跑数千公里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6-08-01  发稿编辑:韩春梅

 

近日,平武县法院利用微信,快速解决了一起当事人双方远隔数千公里,标的只有1500元的健康权纠纷赔偿案件,一起本来可能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办理的案件,因采取了微信这种“新颖”的办案方式,很快案结事了不说,还省去了当事人来回奔波劳顿和费用支出。

今年60多岁的杨某和不满30岁的王某都是平武县水田乡某村人,沾点亲戚关系,也是邻里,但6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们成了冤家对头。

2011年4月的一天,王某在乡道路坎下捡石头,准备拉回家砌堡坎,做事认真,当时还在养路段的杨某误以为王某把路坎上的石头撬松动,搬回家了,误会造成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王某一怒之下,将杨某打伤,后经当地派出所调解,由王某给杨某支付3000多元医疗等费用结案。王某当场兑现1500元,约定余款分批支付。但此后王某一直没给,后来又外出打工,接连两三年没有回平武县老家了。

今年3月以来,杨某多次要求当地政府和派出所出面,找王某兑现剩余的1500元赔偿款和拖欠赔偿款产生的资金利息。因当地政府和派出所无法联系到王某,就让杨某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今年5月初,杨某将王某告上平武县法院。

平武县法院受理后,承办法官通过多种渠道,最终找到了在新疆务工的王某的电话号码,但王某得知法官找他的目的后,抵触情绪非常强烈,拒绝提供送达诉讼文书的准确邮寄地址。

这起案件该如何办理?即使王某愿意提供地址,采取邮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王某也可能因为来回车旅费等因素缺席出庭,而这种案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调解,如果缺席审理判决,执行也更加困难。经杨法官、书记员通过电话多次耐心释法说理,王某的抵触情绪逐渐消除,最后表示愿意协商处理此事,但因上班时间不确定且远在新疆,为了1500元钱,来回车旅费就得支出近千元,得不偿失,还是不愿意回平武县参加诉讼。

就在沟通可能再次陷入僵局时,杨法官想到了近两年使用非常普及的微信。用微信组织双方协商调解,不但可即时发送图片、发送语音,通过免提,还可以充分听取双方意见。了解到王某平时正是通过微信与外界联系后,杨法官立即建议王某通过微信,就具体赔偿事宜进行沟通,王某欣然接受。

经过微信讲法、疏导,王某心服口服的表示愿意兑现剩余款,但不愿支付利息,并请杨法官向杨某转达。因杨某年龄较大,腿脚不便,杨法官、书记员又前往杨某住处进行沟通,最终劝说杨某同意放弃利息。随后,杨法官和书记员当着杨某的面,通过微信免提,组织了一场“另类”调解,就赔偿款的具体履行方式与王某进行协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交流,王某最后同意采取银行转账的方式,将1500元赔偿款一次性转到法院专账户头上,再由杨法官转交杨某。

5月16日下午,杨法官陪同杨某在银行查询法院已收到王某支付的全部赔偿款后,杨某当场申请撤诉。至此,这起健康权纠纷赔偿案件通过微信调解,得到了圆满解决。(赵莎莎 唐林)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