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商业银行——
多措并举优服务 支持发展促多赢
经济金融相辅相承,银行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的沃土才会“根深叶茂”,而“沃土”的培育则需要银行支持与担当。绵阳市商业银行积极践行“与中小企业同发展,与地方经济共繁荣”的企业使命,大力改进金融服务,实现了经济社会与银行自身的共赢,被表彰为“绵阳市2014年工业服务保障先进集体”、“2015年度四川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强化授信引导,突出支持重点。该行坚持立足于产业发展和监管政策,突出中小微企业、军民融合企业等支持重点,全行中小微贷款占比超过80%,其中小微贷款占比67.96%,小微贷增速、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全面完成“三个不低于”监管指标。积极立足军民融合企业需求,创新经营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累计向名单内军民融合企业授信17.07亿元,并通过银承、票据等融资工具累计融资10亿元。
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金融产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了“年审贷”、“创意贷”等信贷产品,开办了股权质押、存货质押以及“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创新研发了军民融合企业订单融资贷、技改融资贷等新的信贷产品。通过上门营销、集中签约的惠民服务将“坐等申贷”的服务方式转变为“上门送贷”的主动服务,主动加强市场营销,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赖。主动搭建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银政企、商会协会等对接活动,积极为企业开展定制性金融服务。
坚持服务民生,惠及广大群众。一方面,不断丰富宣传渠道,广泛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加大贫困县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向关爱奉献者活动、“四川银行业扶贫慈善基金”等捐款活动,对帮扶社区、失地农民、退伍老兵等开展慰问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履行了社会责任。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绵阳办事处——
打好“四张牌”倾力支持科技金融
到今年5月末,绵阳市农村信用社系统以中心或专柜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89户、余额26亿元。其中,累计向37家军民融合企业发放贷款4.3亿元,助推新增产值51.4亿元,新增税收2.78亿元;助推新发明科技专利2958项,新转化科技成果942项,新建企业技术中心19家,取得政、企、社等多方满意效果。
这些,都源于全市农村信用社实施的着力打好“四张牌”经营策略。
打好“深入调研”牌。精心组织辖内机构分行业、分区域进行科技型企业及军民融合企业产经营状况、发展潜力以及产品市场需求等情况摸排。帮助企业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合作关系。
打好“专题方案”牌。站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保持业务稳健发展角度,印发方案,重点突出服务渠道建设、金融产品创新、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督导等工作,实现金融科技有机结合,争当科技金融排头兵。
打好“专营机构”牌。目前,实现了全市该类企业金融服务的县域100%覆盖,可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中间业务以及政策咨询等全程封闭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市场营销、风控管理等技能培训,为确保金融科技工作奠定了基础。
打好“产品创新”牌。依托“才升道”新型信贷技术,在创新推出具备“额度高、利率优、期限活、放款快、费用省”特点的“科技之星”6款信贷产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军民融合-税E贷、供应链贷款、技术研发贷款、基建购置贷款4款产品。“供应链贷款”、“技术研发贷款”和“基建购置贷款”主要针对民企参军项目,现支持21户、余额4.1亿元;军民融合•税E贷产品主要针对诚信经营、按期申报纳税的军民融合企业。对于院所自转项目,正探索依托院所信用的“1+N”批量授信模式;对军工自转项目,争取建立与市内各大军工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项目启动之初全程介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