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汤 凯 刘兆明
编者按: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按照决定要求,到2020年,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体现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履行好社会责任。根据决定精神,结合供销社工作职责,三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汤凯、刘兆明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学习借鉴其他发展较好的供销社的经验和方法,对三台县供销社发展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理论,有数据,好!
一、三台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优势
三台县供销社机关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按“三定”方案确定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产品市场,组织发展专业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加强商品供求、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性、综合性、便民性社区综合服务社,做好为企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和对全县老集体商业公司进行管理。
2000年三台县供销社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成为省内少有的“三无”供销社。为了扭转供销社发展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在省市社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新建,把企业重组、新建作为供销合作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来抓,因地制宜,逐步恢复了部分服务“三农”的企业。
2009年末有基层网点423个,在此基础上新建设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18个,其中:新增农资连锁经营网点230个,农资供应网点累计已达564个,其它商品购销网点377个,2009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个。按照全国供销总社“新网工程”和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要求,实行“四统一”进行改造农资连锁经营网点168个,积极实施四川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庄稼医院71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23个,重树了供销社企业在农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为加强企业发展,增强供销社实力,结合供销社行业和下岗职工特点,积极组织发展企业。到目前已发展组建企业13家,其中:农资经营企业3个,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6个,烟花爆竹经营企业1个,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企业1个,市场2个。企业总资产达219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47万元。三台新川棉花有限责任公司、三台县裕农商贸有限公司、三台县曹氏酱腌菜生产销售有限公司、绵阳市绿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三台县绿洲农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以来均获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先进商贸流通企业。2010年被县政府授予“诚信农资经营企业”的光荣称号。通过组建企业,使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宗旨得到践行,为农服务网络得到延伸。重新恢复供销社传统经营业务,为老百姓提供了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等多方面服务。
二、三台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一)供销社企业改制、破产后,下岗职工多、遗留问题多,很多遗留问题和老上访户的缠访问题现在都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上访信访维稳压力大,领导和干部职工大部份精力都在抓信访维稳工作,影响了抓供销社事业发展。
(二)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人员老化,思想观念守旧,严重制约供销社的发展。现系统在职员工老年龄化偏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当今信息化办公尤为重要,人员和年龄结构失调,难以胜任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供销社机关十余年没有新进年轻人,不利于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与发展。
(三)缺资金、缺项目、缺相应的基础和手段、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传统专营业务先后放开,多家经营,多家竞争,造成企业经营业务萎缩,甚至丧失,经营收入微薄。再生资源经营放开,供销社传统的专营业务已被取代。近年来,虽然组建了企业13家,但无直接参控股企业,缺乏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基本条件,全国供销总社及相关部门规定:申请国家“三农”发展项目资金的刚性条件是供销社全资企业或参控股34%以上的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供销社的发展。
三、三台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推进的思路与构想
(一)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是适应农村新形势和当前农民需要,以供销社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扶持、社会共建,在农村兴办的,向农民提供综合化、社会化服务的新型为农服务组织。它集农村消费购物、农产品购销、农资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文体娱乐、健身医疗、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向农民提供综合化、社区式服务,满足农民的物资文化生活需求,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习惯。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是供销社和企业为村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载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阵地。
综合服务社是解决农民卖难的重要途径。集商品销售、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农村中介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民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成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配中心、生活资料的供应中心、农副产品的推销中心、农民致富信息的传播中心。在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型基层供销社,为当地农民提供生活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资科技服务。
(二)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和乡村经营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再生资源收购等三大网络体系,保证农资供应,促进农副产品销售,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培养和建设,造就懂经营、会管理的经纪人队伍,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农村与市场的桥梁。
(三)抓住三台列为四川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机遇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主动融入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党委、政府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工作重点在那里,供销社的服务网点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三农”的桥梁。同时,做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帮扶工作,促进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对有条件的主要合作社,指导其增加经营内容,提升其服务功能,使其逐步代行原基层社供销社职能。
(四)积极参与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主动作为,服务“三农”,利用供销社在流通市场的传统优势,结合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依托四川省三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台县新秀农化种业有限公司同深圳田田圈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打造三台农资电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汇聚大批农作物专家和农作物达人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可全方位满足农民农产品生产、种植技术、金融、农产品销售等需求,最终汇聚成中国三农社交•服务第一生态圈。让种植更轻松,让农民更幸福。
(五)推动社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努力探索供销社第二次创业的路子,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采取入股参资等方式,使三台供销社社有企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发展社有企业,增强供销社的为农服务能力。
(六)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面临“地怎么种”、“谁来种地”这一严峻问题,组织所属农资企业,积极探索以服务为核心的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从技术、物资、植保、农机、劳务五大服务领域拓展,以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重点,进行专项土地托管服务,以镇乡、村、社为单位,进行整体统防统治,并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按照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的原则,积极拓展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病虫防治等服务内容。
(七)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按照中央11号文件“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有条件的供销合作社要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的规定,我们将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协会作为实施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拟在全市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农村资金互助协会,并在资金互助协会的基础上,逐步将生活资料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资科技服务、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融合起来,形成“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真正实现引农入社、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
(八)实施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卖难。组织曹氏酱腌菜生产销售有限公司、绵阳绿香源食品有限公司、新川棉花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不够合理现象,使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行“基地+专合社+企业”的生产营销模式,在农民种植前就同农民签订产品回收最低保护价合同,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则随行就市,优质优价,解决农产品销售环节的后顾之忧。
四、三台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党委、政府加大对县级供销社的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扶持额度。在政策范围内,尽量向供销社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和经营服务项目倾斜;加大政策、项目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供销社承办的涉农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对县供销社在新建企业、网点立项、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支持供销社社有企业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5)11号文件的有关精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将收归县宏达公司的供销社资产或已变现的资金返还给供销社,支持供销社组建自己的企业。
(三)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80万元,以支持供销社积极实施四川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建设,构建农资供应、农资科技服务网络和农产品购销网络。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上项目资金。
(四)支持供销社人员领办企业,在组建的公司或参资入股企业兼任董事长或董事,实行兼职不兼薪。
(五)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现在供销社机关人员缺编和年龄老化问题,增加新鲜血液。加大对县级供销社人才的培训力度,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提升县级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重视县级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一批懂经营、有经验、善管理、求务实、乐于奉献的年轻有为的对口专业人才进入供销社队伍,提升供销社造的血功能。拓展领导干部工作视野,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全面推动供销社的综合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
总之,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发展,在发展状态中更好的服务“三农”,供销社的基层组织体系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更富生命力,才能在推进转型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谋求发展成效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才有可能最终实现供销社可持续发展。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