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品牌先导、绿色崛起、双创驱动、开放粘合”四大战略,着力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应急产业先行区,在粘合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及市场上取得实效,为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美丽幸福绵阳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全年共新筛选、包装项目86个,外出招商26次,其中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9次。签约项目22个,签约总金额42.2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1亿元以上项目11个,5亿元以上3个。实现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到位资金22.82亿元(其中省外资金14.49亿元),完成市上下达17亿元任务的134.24%。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科学研判,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作用,迅速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
二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突出市委两个“一号工程”和北川优势资源产业,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重点招商。第一,主动开展主题招商活动。在知名企业四川行、绵阳科技博览会、绵阳赴上海和深圳投资推介会、中国羌山米黄大理石专场营销等大型活动上,接待、对接国内外客商300余名,成功签约项目10个。第二,围绕通航产业招商。举办全国航模大赛北川分站赛、协办绵阳科博会航空航天展馆,扩大了北川通航产业园在行业内影响力,接洽通航企业和项目60余批次,形成有意向跟踪项目28个,签约通航项目4个。第三,围绕电子商务、“互联网+”招商。强力摘取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携手阿里巴巴集团建成农村淘宝北川服务中心和41个村淘服务站点;普网?药博园签约企业130家,带动企业入驻105家,从事中药材加工23家;引进广东百川财商集团与北川石材协会深度合作,探索“互联网+大理石+证券”模式助推石材产业创新发展。第四,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招商。立足特色资源开发和发扬地方优势,开展全方位招商。依托文旅资源,引进万豪旅游开发公司对禹穴沟进行开发;依托农业资源引进小金黄玉米等种植深加工企业;用好用活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目前已入驻科技型企业17家;加快永安5.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拓展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强化推进,积极履约。签订的上海奥图环卫设施项目、深圳亿迈天成智能交互终端及光学膜片项目、桂溪漂流项目、羌多娜项目等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已接近完工。其中2015年新签约的22个项目,有9个项目建设实施,其余项目正落实具体合同内容,绵阳特飞科技投资1.2亿元的无人机研发制造项目、四川顺邦物流投资2亿元的药博园项目、绵阳金和农产品投资0.5亿的农业深加工等项目首期都已基本完工。特别是普网•药博园于去年“双十一”正式运营以来,线上交易额达9.4亿元。
四是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坚持“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举,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第一,优化政务环境。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4项,暂停行政许可项目12项,保留行政审批165项,保留公共服务项目103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36项,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14项,保留行政性收费46项,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第二,优化服务环境。采用招商企业服务督察督办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第三,优化发展环境。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各类培训机构,免费为企业培训近千名专业人才。实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阻挠施工、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6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四大战略”,助力“四区”打造,抢抓产业升级转型有利时机,以引进有助于产业聚集、产业升级,能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项目为重点,深入实施招大引强,选商引资,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效、有大提升。
(一)坚持开放粘合,创新工作举措,实现引资成效新突破。(二)围绕“四区”打造,立足主导产业,实现成链招商新突破。(三)注重实绩原则,侧重选商引资,实现项目招大引强新突破。(四)强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实现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