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对公共文化实现全民均等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对今后工作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个人见解。值得同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力的增强,近来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政策,对文化的投入也大幅度增加,基本保障了公民能够平等接受知识和教育的权利。我们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快贯彻执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得以落实。
面临的问题
1、图书馆服务设施严重缺位。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质量参次不齐,很多成为形式化的摆设。据调查,全县63个乡镇建有文化中心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并正常开放的不到80%,而全县936多个村级农家书屋中能坚持对群众开放的不到30%(主要原因是没有给管理员解决待遇问题,致使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开放时间不能保障,造成农民有书不能借不能还的局面)。
2、城乡差距扩大。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的差距不断扩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模、质量等方面,城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且人才的缺乏将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差距。
3、镇乡无专职文化专干、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致使许多群众文化活动无法开展。所有文化专干都是兼职,其主要工作是党政、社会服务、办公室等等,由于这些工作占平时工作的90%以上,所以文化工作基本上都是应付了事。加之现在各地文化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合并在一起,好多工作相互扯皮在短时间内很难融合。这也给文化服务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待遇、活动经费没有落实、影响了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
5、国家对基层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投入不合理,现在的政策是无论大小、服务人口的多少都是一个标准,这样对服务人口较少的地区有利,对像我们这样一个有150人口的大县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了,所以国家应出台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政策(比如说按人口数量分配)来使免费开放经费达到真正的人人均等。
今后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
1、以建立地方特色资源库为契机,吸引普通市民了解和使用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三台县是150万人口的大县,素有纂修家谱的传统,民间现存家谱数量尤其可观,反映三台人文景观等地方文献十分丰富。图书馆将入藏的这些地方文献数字化,通过知识服务平台为全体市民提供免费的浏览服务,并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使得广大市民能够并且便捷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提高知识平台在广大市民的影响力。
2、以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为手段,以图书馆基层流通点、乡镇分馆建设为契机,举办数字资源农村行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了解和使用知识服务平台。通过为各个乡镇街道社区和村配备了电子图书阅览账号和一卡通借书系统,使村民们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休闲之余访问平台中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家谱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等,从而增强基层农民对平台的熟悉和喜爱。
3、以未成年人读书节为契机,开展文献平台在学校的使用推广,利用馆校共建读书基地,引导广大师生参观图书馆、到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使他们了解和使用知识服务平台。落实专人前往多家中小学校推广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数字资源应用讲座。
4、建立以合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图书馆的人力和财力不足以独立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因此项目无论是从规划还是具体的实施都需要各个机构部门协调与合作,只有通过利用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才结构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建立一个以县图书馆总馆为中心,各个企事业单位、乡镇文化站阅览室、农家书屋为节点的知识服务网络,才能有效的保障平台的稳定运作,才能真正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群众的信息需求。
5、重视区域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区域特色库包括特色经济信息资源库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库两方面。地方特色经济信息资源库着眼于为现时经济服务,以地方特色经济为中心。相对而言,地方产业库对于区域科技信息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用频率较高;地方文献库能较好地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读者对平台的好感程度,从而扩大平台的美誉程度。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整合、流通的主渠道,担负着公共文献信息服务均等化的时代重任,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民的信息权利实现,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为此,图书馆理应重视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其浅显易懂的服务模式,扩大科学信息覆盖范围,消除信息获取障碍,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信息资源均等化服务跃上新台阶。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