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图书馆目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现有新馆建筑面积4500㎡,在老城区的老馆占地面积6亩,建筑面积3000㎡。三台县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在业务工作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图书馆,图书馆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
政府重视,办馆条件大改善
三台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本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于城市改造的原因,县图书馆经历了几次拆迁和改造,硬件设施和办馆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已经拥有4500㎡新馆舍。图书馆新馆交通便利,广场、停车场等一应俱全,与县文化馆、体育馆、博物馆、梓州大剧院、体育场等共同组成三台县的文化体育中心,周边环境优雅,是市民和全县读者休闲阅读学习的理想场所。同时,老馆也作为老城区的读书基地和少儿图书馆保留并免费对外开放,该馆舍位于凤凰山森林公园,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窗明几净。
2006年,三台县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建设正式启动。县政府陆续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电脑、彩色网络打印机、服务器、视听设备等设备。2009年,建成了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安装了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现在的新馆从大厅一直到每个阅览室无线全覆盖,为读者提供多种终端的wifi访问方式。读者可在书库兼阅览室同时阅读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总之,新馆馆容、馆貌、服务设施大大地提升了一个档次,成为了全县文献中心、市民读书学习中心、乡镇基层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管理中心。办馆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科学规范管理,基础业务建设大提高
三台县图书馆图书年入藏量达到5000种以上,报刊年入藏量达到350种以上,电子文献年入藏量达到100种以上,视听文献年入藏量达到30件以上,地方文献征集逐年增加,并设专柜、专架、专人负责和专门目录。在文献标引与著录工作中,中文普通图书使用《中图法》进行分类标引,使用《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进行著录,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图书标引误差率在2%以下,图书著录误差率在2%以下。书标、登录号、馆藏章等加工整理规范统一,整齐美观。目录设置按普通图书分设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读者目录设分类目录和题名目录,报刊设题名目录,机读目录组织误差率在3%以下。在目录管理工作中,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十分有限的人才资源,进行专人管理、及时维护和目录辅导。在藏书组织管理工作中,闭架图书排架误差率达在1.5%以下,开架图书排架误差率在3%以下。在文献保护工作方面,县图书馆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文献保护规章制度,防火、防盗、防虫、防潮、防尘“五防”措施和设备齐全,效果显著。清洁卫生环境优良,书库卫生状况良好,近几年加强了古籍图书的修补和著录工作。在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工作中,馆内采访工作、编目工作、流通工作和书目检索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已建成馆内局域网并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建成图书馆网站并开展对外优质服务。积极参加县外地区间可联合借鉴联网服务。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图书馆数据库规划合理,可操作性强。馆藏中文图书书目数字化程度70%以上。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高度重视网络化建设,统筹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以光纤组建全县文化城域网,推广“一卡通”图书借阅。
从2006年开始,先后使用单机版、网图和Interlib网络版图书馆自动化借阅管理系统,目前使用的是InterLib网络集群化图书馆管理系统。
目前,所有文化站的借阅设施和借阅卡已经发放到位,文化站均以光纤接入,部分镇乡和社区已经开始使用新的集群化管理系统开展借阅。
图书馆中心机房为乡镇和村共享工程服务点提供有声读物、中文图书数据库、电子书等资源,读者可以在各自的乡镇、社区、村享受丰富的资源,这样可大大缓解公共电子阅览室有电脑无资源读者不愿上门的窘境。
同时,城域网的建设也整合了村级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与农家书屋工作,县图书馆不仅成为了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也成了县农家书屋管理中心。集群化的网络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使得流动图书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全县乡镇及社区图书目录,各乡镇和社区图书室书目不尽相同,全县的图书资源种类可以成倍增长,读者可选择能满足其需求的乡镇或者社区借阅;此外全县的图书可以定期交换和流动起来,流动借阅服务车服务城市街区、服务学校武警等更加方便。
默默耕耘,清贫乐道,读者服务大扩展
根据图书馆工作性质和全县工作实际,实行双休日错时工作制,图书馆实行全工作日免费开放,每周开展时间达56小时以上。组织动员单位干部职工走出单位,走进社会,开展优质图书进机关、入校园活动,深得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在常年开展常规读者服务工作中,年外借图书达10万册次以上,年流通读者服务总人次达到20万人次以上。开架式、半开架式书刊册数与总藏书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开设了社科书刊和自科书刊外借、书报刊综合阅览、电子阅览、盲人阅览、少儿阅览、参考咨询、宣传辅导、典藏书刊查阅、地方文献查阅、古籍书查阅、电话网络借阅等项目。
在服务上,三台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广泛开展馆内馆外书刊宣传活动,年均书刊宣传量达300种以上。近年来,先后建立了三台县公安民警读书基地,三台三小、二幼亲子伴读读书基地,三台县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基地等;免费为全体公安、武警、消防部队办理集体外借书刊画册6000余种3万册次,到13个社区和城区4所学校举办大型图片展16场次。三小每周一次的“亲子伴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各年级提供书目,有针对性的选择书籍,适应不同年龄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课外阅读在全县小学中都小有名气,深受家长的普遍欢迎。2013年5月,省图书馆馆长李忠昊一行到馆验收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时予以充分肯定。先后为县级有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县内外科研和经济建设提供图书信息服务,为县内外科研和经济建设提供图书信息支持,为全县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方面,充分依托全县村级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农家书屋资源,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覆盖。在开展读者活动方面,积极开展读书征文、演讲赛、讲座、报告会、灯谜、游戏、亲子游园、各种图片展达20次以上。积极参加每年一次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要走遍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送去各种科技资料25万余份,科技图片3万余册次,服务群众近30余万人次。年开展读者活动达到每年24次以上。适时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全民读书月活动和媒体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培训班和读书用户培训活动。
加强图书馆业务管理,共谋文化发展繁荣,各项工作大提速
(一)业务研究出新,业务辅导务实。经常开展职工业务培训,每周星期四下午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支持图书工作者参加各级各类图情论文著述活动,每年发展论文3篇以上,完成调研报告年均1篇以上。与县内医院、厂矿、学校等建立了三台县图书情报协作网,与市图书馆和兄弟市县图书馆建立了绵阳市图书情报协作网。在业务辅导方面,主动参加全县性文化工作培训会,对乡镇文化干部和社区文化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到乡镇文化站指导乡镇、社区和村图书室建设工作,全县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规划建设规范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共享工程室。通过业务研究和辅导,市域内的图书情报渠道更加畅通,馆际友谊更加融洽,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图书情报业务素质大大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共享工程与农家书屋科学规划,实现全覆盖。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文化体育设施灾后重建规划中,将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全部更入灾后重建规划,共享工程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灾后重建中,全县统一规划设置图书阅览室40-60㎡,信息资源共享室全部60㎡,电子阅览室配置10台以上电脑。以县图书馆为县级支中心龙头、乡镇文化站信息共享室为纽带、村文化室为辐射的三级共享网络将覆盖全县2661㎡公里的全县城乡。
(三)各项管理科学严谨,业务工作日新月异。在人事、财务、设备、物资、档案、统计、环境、消防、保卫等工作中,实行岗位管理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和考核。平时按工作制度考核、年终按工作制度考评,使三台县的图书情报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三台县图书馆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和读书活动,扩大公共图书馆影响力、凝聚力,为三台经济建设服务。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