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关键在发挥成都、绵阳两市合作并发挥带动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将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长廊打造成继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后我国第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一)加强协同创新,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明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划分为三大领导工,共212个产品数目。在成绵德乐电子信息产业长廊的建设中,一定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对这212年产品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选择30-50个主导产品,下大力气进行培育,以期取得成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尤其要注重协同创新。在主导产品的决策过程中,将长廊上各城市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皮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稍大力,实现深度合作,将创新资源用在最能够成功的产业和项目上。
(二)合力推进国防电子工业科技优势的充充分利,用创新军工技术转民用的体制机制
成都、绵阳两市集中了中国最先进的国防电子信息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打造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的进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国防科技转移到民用,理论上称为“潜应用”。专家估计,“潜应用”的能量可以释放到1:100。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将宇航技术转移到民用,奠定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当前城要对军工技术转民用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导向就是,实现军工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双向互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中,可以将军工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与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所选择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结合起来,利用产业资本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优势支持民用实用性技术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再积极探索建立军品民品生产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三)加快形成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还只能说是产业集聚,还不能称为是一个产业集群,原因在于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应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实现体制互通、机制共融、资源共享。一是加快走廊内的技术扩散。利用信息产业长廊内发达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和多重联系的企业组织关系,打破市场经济中技术扩散的产权障碍,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功能协调,加快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二是加强走郭内的非正式学习。现代经济中有很多关键性技术和知识(例如工艺、组织文化、制度认同)很难同正式的学习方式传播,而非正式交流则可以增进这种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和积累。三是建立走廊内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在成绵德乐信息产业长廊中集聚了很多电子信息产业的优秀人才,要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共享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将全球的优秀人才吸引到长廊里创业工作,另一方面打破长廊内户籍、体制等限制,让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实现共享。
(四)充分利用成都首位城市优势,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做强做大走向世界
2012年,成都经济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总量最大的支柱产业。绵阳市继201年进入四川省千亿俱乐部后,2012年经济又上新台阶,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支撑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过西部交通主枢纽载体建设,成都正在成为世界进入中国和西部走向世界的重在窗口和平台。成都对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城市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现象。利用成都平台,责骂入经济一体,共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竞争是包括成都、绵阳在内的成都经济区城市的共同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成都一方面应发挥好首位城市带动、示范作用,同时也应为兄弟城市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提供方便支持,努力为兄弟城市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发展创造环境条件,这是成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尊济规律,城市主体平等包括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成德绵乐的区域协同创新大有作为。
成都、绵阳是四川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好的两个城市,通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防电子工业体系,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后,两市同时面临着国防电子工业“军转民”的挑战,绵阳比成都更好地实现了转型,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实现对成都超越。进入到新世纪后,成都调整了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康乐分利用自己开放程度高、经济区位好的比较优势,通过引入外来资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取得了中西部领先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软年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而绵阳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被成都赶超。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电子信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将会持续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成都、绵阳又再次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下一步一定要科学事例成都、绵最两市的电子信息科技创新资源,康乐分发挥出成、绵阳两市在电子信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将成绵电子信息产业长廊打造成继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第四极。(摘自《成都、绵阳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及合作建议》)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