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碧水奔流润沃土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7-15  发稿编辑:景秀丽

 

日前,记者来到曾被称为“火焰山”的盐亭县巨龙镇五和村四社,但见清清的武引水绕山而行浇灌着沃土,菜园里各种蔬菜竞肥争绿,农田里禾苗吐出片片新叶,山坡、沟下一片锦绣。劳作的人们满脸堆笑,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全靠沾了武引水的光啊!”

五和村四社 “山高路又烂,十年有九旱,田地收成少,光棍一串串。”自从2002年武引工程建成通水后,田地大多自流灌溉,从此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相亲的姑娘一上门看见武引水喜上眉梢,当年就有三位小伙子喜结良缘。人们说是“水为媒”呢!这是武引工程为盐亭山村带来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万众一心铸伟业

1998年初,喜讯传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盐亭武引一期工程上马了。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以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建设速度、一流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流民心工程”的奋斗目标。

各受益乡镇也积极组织群众开挖渠道平台。毛公、两河、巨龙等6个乡镇42个村的5万多名干部群众在广袤的土地上展开“战场”。山坡上,横幅高挂,彩旗飘扬,高音喇叭播放着雄壮激昂的乐曲;田地间,人们甩开膀子挥汗大干,大型掘土机往来驰骋……到处都是人声鼎沸、如火如荼的水利大会战面。

2002年底,盐亭县武引局又在灌区8个乡镇规划末级渠系33条213.62公里,采取“政府补贴、群众自筹”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化解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矛盾。几年来,灌区已开通农渠22条133公里,防渗硬化15条74.2公里,开挖毛渠160条110公里。

“四步”活棋解难题

“三分建、七分管”。随着武引一期工程项目相继建成,灌面逐年增大,管理面宽量大。特别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等政策陆续出台后,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盐亭县武引局借鉴全市武引系统兄弟县灌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四步”活棋解难题。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在莲花湖中型水库开办旅游服务项目10余个,湖区园林式旅游格局已初步建成,莲花湖正逐渐被打造成为生态养殖基地和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多元化、多渠道社会资本的涌入,为灌区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注入了新的动力。

锦绣河山绘新图

阡陌纵横的武引渠在苍翠的群山峻岭中延伸,一个个塘、库、池像长藤结瓜,形成了“引、蓄、提、排”和“渠、路、林、田”配套的灌排体系,清清的渠水流过,大地涌起了层层绿波。

安家镇位于盐亭西北部老旱区腹地,自从通了武引水后,该镇建起了西瓜、蟠桃两大产业基地2万多亩,开始了鲜花般的生活。盐亭县第三届安家桃花节那天,迎来各方游客两万余人,盛况空前。时任镇长倪元根深有感触地说:“以往的安家是山高沟狭陡坎多,房前屋后都是坡,百姓穷得叮当响,一遇天旱买水喝。现在修了渠有了水,不光粮食丰收,瓜果满园,好多光棍娶上了老婆,真正安了家,武引工程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好事啊!”

巨龙镇五和村打工“佼佼者”张修俊一见到武引水就决心回乡大干一场,租地300亩建起了有机蔬菜基地,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四季瓜菜飘香”的新农村。

林山乡林园村过去“十年九旱”,自从引来了武引水,开始了生态村建设,现已建成“山顶桤柏戴绿帽,山间果树缠腰,林下鸡鸣羊叫,山下稻香鱼跃”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玉龙镇钟沟村优质梨基地果实累累,压弯枝头;水产基地鱼虾满塘。党支部书记刘丕成一提到武引水就动了情:“我们村能致富,全靠武引水铺了路。”

碧水奔流润沃土。武引二期盐亭灌区工程即将全面启动,规模空前,任重道远,在一波波涌起的兴水浪潮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水利可持续利用的治水思路,必将成为盐亭大地的全面实践,必将让古老文明的嫘祖故里再次焕发青春!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