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增加地方性金融机构存款总量,增强资金实力,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建议对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新农合、新农保等诸多公共性存款资源,按照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度进行合理匹配。
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宗旨,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一直以来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绵阳为例,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情系民生,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金融形象。在多年通过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倾力支持农村传统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同时,因农而变、因势而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支持绵阳市经济社会建设。在地震灾后支持重建中独挑大梁,及时投放灾后农房重建贷款21万户、金额54亿元,打通灾区群众的生命线;推行小额农贷“普惠制”工作,新增授信客户61万户、金额114亿元,评级授信覆盖面提升至全市农户87%,确保客户“随到随贷”;扎实推进“惠农兴村”工程,布放e迅通(电话支付终端)6600台,助农取款4亿元,以平均每个村委会2台e迅机器通布放量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老百姓足不出村享受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创新产品,引进先进银行服务理念和技术,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到2012年3月末,贷款净投放13.06亿元,占全市贷款净投放总额29.35亿元的44.5%,贷款余额261.8亿元,以占全市仅20%的存款资金,投放了全市92%的灾后农房重建贷款,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信贷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涉农性信贷资金占比达到81%。
农村信用社贡献大而无实惠,全市公共性存款资源在社率倒挂现象突出
2012年3月末,从人行绵阳市中心支行权威统计数据来看,该市公共性存款资源(即:单位存款减企业存款)总额近400亿元,其中工行为132亿元,占全市公共性存款资源的33%;农行为119亿元,占全市29.75%;建行为91亿元,占比为22.75%;中行为19亿元,占比为4.75%。以上四家专业银行公共性存款总额361亿元,占总共公共性存款的90.25%。而全市农村信用社仅为13亿元,主要为机关团体存款,占比为3.25%。
从统计数据分析,绵阳市农村信用社彰显了地方性金融机构责任金融形象,当好了“加油机”,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地方公共性存款资源的享受上,明显有失公平。全市农村信用社2012年3月末贷款余额261.8亿元,高出工行103亿元,高出农行35亿元,高出建行223.51亿元,高出中行224.12亿元,存贷比达到65.44%,而上述四家国有专业银行3月末共计向绵阳市净投放贷款18.74亿元,工、农、建中四家银行存贷比分别为,工行43.09%,农行存贷比为61.32%,建行为14.13%,中行存款比为29.75%。均大大低于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量,其得到公共性存款资源却占到九成,正真担当了“抽水机”的角色。
建议考核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合理匹配公共性存款资源
为更好地支持绵阳市城乡经济建设,积极调动各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建议按照农村信用社的具体贡献匹配公共性存款资源。
政策依据无障碍
对于社保资金在农村信用社的开户,虽然国家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财社字[1999]60号)要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账户和财政专户在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但并没有明确不能在农村信用社开立社保资金收入帐户;《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精神,也未规定新农保基金不能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16号),纠正了以前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代理社会保险的歧视性政策,允许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收入专户及支出专户均可在农村信用社开立;省政府《四川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方案》(川府[2004]58号)和省政府《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决定》(川府[2005]35号)文件精神,已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一些歧视性政策。加之,随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深化,按照国务院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农村信用社改革后定位为社区性的地方金融机构,公共性资金完全可以存储在农村信用社。
网络畅通无阻碍
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已经实现通存通兑,发行了蜀信卡,农民各种直补可通过“一折通”办理。全市布放了ATM自动存取款机,农村布放了ePOS机,农户足不出村可享受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网银也开通,具备办理和管理公共性存款业务的外部条件。四川省信用联社还专门开发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业务操作软件,新增“蜀信·城乡养老卡”产品,支持各县联社代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城乡居民办理业务更加快捷,账户管理更加精细,具有查询全县参保居民信息功能。
网点布局利服务
绵阳市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群众柜台办理业务全市农村信用社有448个营业网点,网点形象和设施都得到大大改善;有从业人员3144人,员工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不断优化,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方便农民朋友柜台面对面办理存取款业务。
资金雄厚控风险
截至2012年3月末,绵阳市农村信用社在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普遍增长迟缓、甚至个别机构存款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比年初净增存款51亿元,存款规模突破400亿元大关。目前,可用资金余额达98.48亿元,能随时保证存款和资金的支取,流动性和支付风险能有效控制。
鉴于上述理由,建议地方政府按照各金融机构贷款市场份额和对本地经济支持的贡献度,分配重建、财政和大项目资金存款资源,并严格考核,以体现金融市场管理的开放合理,以促进各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形成良性的投融资环境。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