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铸西部生态水城 还市民一河清水——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十年成就回眸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8-28  发稿编辑:景秀丽

在美丽的三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寒冬酷暑,时刻忙碌在河道建设管理的第一线,建设维修河堤、打捞河中垃圾、打击非法采砂。春秋往返,暑去冬来。他们战酷暑,斗严寒,始终在河道建设管理第一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就是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的广大干部职工。

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为绵阳市人民政府和市水务局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副县级国有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有局办公室、河道管理科、建设管理科、闸坝管理科、财务室,办公地点位于涪滨路北段3号。

时光的指针回到10年前:2001年8月20日,市委做出重大决策:同意组建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主要负责城区内河堤的规划及建设管理、各类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监督以及城区河道内闸坝的管理和河道的采砂、保洁工作等。

十年砥砺奋进,十载光辉历程。

十年来,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在工程建设、闸坝及河道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渐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城区河道管理新路子,为绵阳打造中国“西部生态水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0年来,他们先后承建了二十公里防洪堤及配套工程,将形成城区防洪封闭圈。截至目前,绵阳城区共建成防洪堤百余公里。从涪江绵广高速公路桥至三江闸坝,安昌河普明大桥至涪江汇合口,芙蓉溪渔夫村至涪江汇合口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防洪体系的基本建成,使绵阳城市的防洪能力大大提升,防洪标准绝大部分达到50年一遇。

10年来,他们先后承担5处闸坝的运行管理工作,使绵阳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人工内陆湖城。近10年来,因市政、城市开发建设和汛期泄洪需要,市城区河道管理局先后累计启闭闸门4740次,升降橡胶坝47次。其中汛期启闭闸门2735次,升降橡胶坝5次。不仅较好地起到调节洪水、确保绵阳城区河道行洪安全的作用,而且通过平时下闸(或升坝)增加的水面和库容,使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得到大大改善,为加速沿河两岸的房地产开发和绵阳城市建设发展,及绵阳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年来,他们先后开展河道清理整顿和美化、打击非法采砂等行动,实现了还市民一河清水。2002年7月,在市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市城区河道管理局开展大规模采砂治理行动,彻底清理在城区河道的各类采砂船舶,强制拆除采砂船、抽砂船27艘,拆除洗砂高台14座。同时查处乱倒垃圾车7辆,封堵下河道口6处,先后组织39名违章违规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有力打击了河道内各违法活动者的气焰,使河道管理秩序有了较大的改善。

绵阳市城区河道管理局的广大干部职工为了还市民一河清水,十年来开展实施了许多重点工程项目。例如:

韩家堤上段防洪堤工程项目。由桑林坝堤段和开元电站尾水堤段组成,设计总长2555.87米,施工后总长度2465.77米。实际投资为1943.8万元。于2002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

红岩电站泄洪涵管工程建设项目。用于解决红岩电站蓄水后青义场镇的山洪和区间洪水的排放问题,工程于2010年1月开工,同年10月全面完工。完成工程直接投资约1968万元。

绵阳城区防洪工程灾后重建项目。2008年“5·12”地震给绵阳城区防洪工程造成较大破坏,市城区河道管理局从2010年3月开工,分别对涪江、芙蓉江、安昌河、平政河共14处防洪堤进行了震损修复重建,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约830万元,全部工程于2010年9月完工。

经过十年的努力,使如今的河道水面清洁,堤线规则,两岸青草悠悠,河边垂钓、散步、锻炼的人随处可见,河道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以前那个脏、乱、差的河道已不复存在。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