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司法局、县委、县政府和县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盐亭县法律援助工作去年再创佳绩,市上下达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件,截止11月底实际完成366件;市上下达建成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8个,全面完成;市上下达全年为10000人次提供法援服务,实际完成人数为14890人,录入司法部管理系统2135人次,全年共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615万元,免收法律服务费160余万元,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县委、县政府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对法律援助为盐亭县信访稳定工作所作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概括的说,他们的作法主要是“六个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做好”,实现“三个满意”。
“六个突出抓好”:
一是突出抓好舆论宣传,提高法律援助影响力。采取会议、简报、个案和专题汇报等方式,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的宣传,争取上级领导对法援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与县检察院、法院、公安局、社保局、民政局、总工会、残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加强定期不定期沟通交流,协调关系,加强合作。对司法行政干部、法律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他们熟悉了解法律援助性质、程序和受理条件。对老百姓广泛宣传,让他们知晓法律援助,使用法律援助,有纠纷找司法,有困难找法援。
二是突出抓好网络机构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为了方便老百姓就地就近接受法律援助,在已建县法律援助中心和9个乡镇规范化援助站的基础上,去年又新建了8个乡镇法援工作站,做好制度上墙,吊牌、座牌齐全有效。在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落实了联络员。在467个村、59个社区落实了以村(社区)书记(主任)为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在农民工集中的外省市建立维权工作站。让符合条件的当事人,都能就近就地享受法律援助。
三是突出抓好制度创新,做到应援优援,不断提高办理质量。每年春节前后都要集中开展法律援助“进企业、进家庭、进工地”三进活动,对2008年以来,在全省率先推行的“点援制度”进行了总结和完善,让当事人像病员选择医生一样,在法律援助人才库中,自主选择援助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让老百姓不花钱也能请得起自己满意的名、优律师(法律工作者),不断提高办理质量,提高法援美誉度。
四是突出抓好作风转变,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提高行政效率。每个月都要深入基层,现场受理法援案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不躲、不推,直面矛盾。尤其是在矛盾纠纷发生后,经常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宣传、平息事态、主持调解。如去年3月9日,皇家九号回民醉酒死亡案、3月12日中央大城建筑工地民工两死两伤案,法律工作人员与县委、县政府领导一同深入现场,三天三夜调解,成功解决。
五是突出抓好非诉调解,花大力气降低维权成本。对农民工工资、工伤纠纷、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灾后重建纠纷等案件,基本上都是调解结案。如广东广州植物人民工保险理赔案、江西鹰潭农民工集体工资拖欠案、河北文安县农民工工伤致残案、新疆乌市民工死亡案、浙江绍兴交通事故致人残疾案等均是在短时间内调解结案的。
六是突出抓好任务考核,提高执行力,逗硬兑现奖惩。每年11月底前,每个律师(法律工作者)必须至少办理3件法援案件。每年评选5个先进所、10名先进个人。
“五个结合做好”:
一是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
二是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受理的法援案件80%以上,通过调解结案,为当事人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给法援工作者挤出时间,多办案、办好案。
三是与加强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人员管理相结合。增强保增长、惠民生服务意识和维护稳定大局意识,在办理法援案件中,提高服务本领,拓展业务范围。
四是与劳释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相结合。在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经济困难问题,感化他们回归社会,避免重新犯罪。
五是与信访稳定工作相结合。安排法援人员参与信访接待,法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参与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直接与上访人见面,疏理问题,合理诉求,及时提高全过程法援服务,避免越级上访。近年来,每年县信访局召开年终总结,都主动邀请法援中心和分管领导参加。
通过上述措施实现了受援群众、基层干部和县委政府“三满意”。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市下达的办理250件案件,受益群众9000人,新建8个工作站等工作任务,盐亭法援工作者有信心、有决心、有办法,今年将继续开展“法援三进”和“三满意”活动,继续坚持和完善点援制度,大力提高法援的社会美誉度。除建8个乡镇规范化援助工作站外,已协调县人武部,将建立盐亭县维护军人和国防利益法律援助工作站。(罗义)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