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博览之光照映河——四川博览事务局在“挂包帮”活动中真情联系帮扶服务映河村群众纪实

稿件来源:绵阳市场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1-04-11  发稿编辑:景秀丽

博览局慕新海局长看望映河村贫困党员张庆生.jpg

       编者按:关注“三农”,挂包帮扶,不在形式,不在口头,而是“用真情,出新招,求实效”。四川博览事务局的帮扶服务很有借鉴作用。

 

       昔日土路旱山村 今日盎然新气象
       走进映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80余座标准、气派的大棚蔬菜设施农业,棚内三月瓜、辣椒、茄子等各种蔬菜长势正旺;顺着新修的1公里村道水泥路走进去,沿途田野农家整洁清新,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新房掩映在青山翠竹之间;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内外,不时穿梭着干部党员群众忙碌的身影。再向前行,停产好几年的砖厂渐渐有了关注的外来人,田野里不久前还葱葱笼笼的榨菜刚刚被村里的顺发榨菜厂收去;由一道道精巧的菱形水泥图案浆砌的田地里,温润的泥土散发出精耕细作的芬芳,随时准备迎接从大棚移植的辣椒苗;初春和煦的阳光下,山水含笑,杏花吐艳,村民满怀希望地劳作奔忙,到处一片盎然景象……
       见到今日映河,有谁相信,昔日的映河村,曾经是一片怎样的落后荒凉景象?
       2010年以前的映河村,是三台县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落后村。这里虽然地处绵三快速通道旁,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但是因为干部群众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滞后,观念保守,全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10公里村社道路全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村民出行不便,生产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运输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落后,15口山坪塘、4000米排灌渠系由于未得到硬化造成漏水严重,生产生活用水难;500亩下湿田未经改造,无法发挥效益。200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4860元,远远低于县镇同期水平;经济的落后造成干部群众缺乏发展信心,映河村因此成为县镇贫困村落后村。
       短短一年,映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四川博览事务局“真情’挂包帮’、合力建新村”的结果。
 

       攀亲结戚用真情 心手相连建新村
       2010年4月,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挂包帮”活动的整体部署,四川博览事务局用三年时间对口帮扶映河村。就此,他们结下了这门“穷亲远戚”,映河村群众成了他们的家人亲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为他们的共同心愿和一致目标。
       博览局领导来了:慕新海局长不管多忙都挂念着映河村的发展和百姓的冷暖。他一来到映河村,就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共同探讨映河村发展之路,及时组织制定了规范化、科学化,极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四川博览事务局帮扶映河村暨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以指导映河村发展,之后又多次在百忙中抽时间到村,与老党员张庆生执手叙家常,与贫困户任太顺促膝话桑麻,送来慰问金、慰问品,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2010年11月25日,他又代表全局捐资24万元,修建了“绵三快速通道”通往映河村办公室的水泥路,圆了映河人不再走烂路的多年梦想。吴显奎、李名刚、徐强副局长来了,不仅为结对帮扶户彭永福、刘代金、文勇、朱长江等带来了慰问金、慰问品,也带来了全局干部职工为映河村遭受“7·25”洪灾捐赠的6750元拳拳爱心,更带来了共渡难关、共建富裕文明新村的坚定信心与希望。
       博览局各党支部和各部门来了:一年来,博览局五个党支部和中层部门领导,真心诚意帮扶映河村、映河人,先后带领干部党员上门看望慰问贫困党员、贫困户任太顺、朱兴才、张玉才、朱帮要、刘代金等,深入各社鼓励群众,协助落实《帮扶规划》中的发展项目。
       博览局干部党员和职工来了:全局50名干部职工先后十余次深入映河村走访调研,与映河人并肩战斗,为贫困户送去慰问资金款物折合人民币20000余元,并送来救灾捐款6750元,硬化村道路捐资24万元。帮扶干部罗成友更是把自己当成映河村的一员,不畏农村条件艰苦,坚持驻守镇村。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措施,千方百计搭建起博览局、省市县各部门与映河村的桥梁,通过开展“挂包帮”活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共谋群众致富奔小康;在驻村中,他一心奉献,与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工作时,他考虑到镇村干部薪水低,经常自掏腰包买烟、买水、买食品,不给镇村和干部群众增添一丝一毫麻烦和负担,从不接受镇村宴请和礼物,从未在镇村报销一分钱工作经费;农历腊月27,罗成友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为映河村困难户王基木、文时明、文时信、任太顺各捐资200元及慰问品,把党的温暖、博览局的关怀及时送给映河人。
       博览局带动市县镇领导和各部门来了:时任绵阳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东、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三台县委书记崔斌、组织部长李哲和市县镇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映河村,规划项目,落实措施,指导村“两委”带领群众以四川博览局帮扶为契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博览之光耀映河 映河明天更美好
       一年来,通过四川博览局的帮扶,映河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硬化村社道路2公里;硬化排灌渠系4000米,治理水土流失200亩;已规划落实小型灌区灾后重建和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农田建设项目。
       二是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建立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产业园125亩,新栽核桃150亩,发展榨菜350亩、辣椒350亩,养猪大户22户。预计可新增榨菜1100吨,辣椒1000吨,新增生猪出栏3000头,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完成了2处居民集中区和6口垃圾池的规划,已建成垃圾池4口。村民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村通广播已建好开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施运行使用状况良好。
       四是群众理念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变。群众积极主动按“一事一议”方式筹资10万余元用于村社道路建设;抗洪救灾自力更生,不等不靠,“7.25”特大洪灾后,该村党员干部积极抗灾自救,修复了杨家埝等水毁设施5处,道路清淤、清理排水沟32处,对倒伏的200亩玉米、150亩水稻和100亩绝收的农作物进行抢救和补种,确保了全村受灾不减收。全村干部群众在感恩中学习,在感恩中奋进,在感恩中发展。该村残疾青年张玉才,通过四川博览局扶智扶志扶技,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养鸡可年出栏1000余只;修建700平方米养猪圈舍,可年养猪1000余头。
       五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村“两委”顺利换届,13个社选举充实了专职社长,党员干部积极创先争优,大力建设“春风村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川博览局的帮扶不仅体现了在“挂包帮”工作中“用真情、出新招、求实效”,促进了映河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树立了省级部门和党员干部在映河人心目中的丰碑。党风带民风,全村顾全大局、崇尚礼仪、感恩奋进、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实干中提高幸福感”成为映河人共识。2011年,该村已计划投资126万元硬化社道路4.5公里;投资135万元整治山坪塘4口,石河埝5口,精修山坪塘1口、蓄水池6口、U型渠2公里;计划投资400万元改造500亩下湿田,改造后的下湿田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发展农业产业。
      博览之光照映河,映河明天更美好!

声明:绵阳市场信息网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